第四百九十二章:爺孫間的和諧發展(第2/3頁)

對於這一點,其實朱元璋也很是配合。

現在內帑裏的錢財多到朱元璋都有一種花不完的感覺了。

不僅僅是寶鈔,資產更是數以劇增。

要知道所有群英商會相關的產業,目前所有的地契文書,都已經開始轉移到宮中。

為此還專門騰出了一個地方,用來放置這些屬於皇室的地契庫房。

窮了差不多一輩子的朱元璋,每天處理政務之余,便就是到這庫房來散散步。

每當進去逛了一圈後,朱元璋出來的時候都是笑得合不攏嘴。

先前說是坐享天下,可當家就知柴米油鹽。

大明一直都是靠著印刷寶鈔進行過渡,收入跟支出完全不是正比。

否則也就不會傳出鳳陽花鼓那等話了。

連自家家鄉都富裕不起來,這也是朱元璋一直以來的心病。

這天晚間就膳的時候,朱元璋說道:“大孫呐,咱是鳳陽人,自小就是在鳳陽出身,如今咱是手裏頭有錢了,可那些鳳陽的鄉親們還在窮苦度日。”

“你可是看看有什麽法子,讓咱老家也跟著好過活一點,不說人人富裕,至少能吃口飽飯。”

朱元璋對於老家鳳陽還是很有感情的。

當初他手裏沒兵,便只能回老家招兵,最早的五百人,包括大明開國的二十四名將,便都是出身鳳陽。

從這方面來說,好像鳳陽出了許多的人才。

然而實際上才能和機會比起來,什麽也算不上。

這天下比鳳陽有才能的地方多了去了,只是機會到了,所以才會出現這麽多的大將名臣。

不然縱有天大的才能,也只能埋沒在每日溫飽,田間勞作之中。

連下一頓飯食都不知在哪裏的人,哪有什麽心思去管這天下大勢。

朱元璋對於老家鳳陽是有些愧疚的。

雖說鳳陽花鼓的事情讓朱元璋有些傷心,但說起來自己也確實沒讓鳳陽好起來。

本想著遷都過去,現在卻也只能是作罷。

如今日子紅火起來了,朱元璋便生出了許多想法,不過在此之前,自當是找大孫取經。

聽到這話,朱英點點頭回道:“爺爺放心,孫兒自當是曉得,鳳陽的地方不錯,不說有很大的發展,但推動一下還是沒有什麽問題。”

“這件事便就交由孫兒去辦吧。”

聽聞此言,朱元璋高興點頭。

發展一個地方,對於朱英來說當然不算什麽難題。

最為簡單的方式,便就是招商引資了。

只需要讓群英商會把開設工廠的選址定在鳳陽,然後便是實行一定的鼓勵政策,吸引其他商人前來,大量百姓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事情就算是給辦妥了。

“咱聽說,軍事學院那邊,第一批的弟子快要結業了。”

待晚膳過後歇息之余,朱元璋隨口問道。

對於大明軍事學院,朱元璋一直比較關心,或者說涉及到兵權的一些變化,朱元璋就從來沒說不上心的時候。

朱英回道:“再過幾天就是十月初一,便也是這些學員結業的日子。”

朱元璋想了想問道:“大孫是準備將這些學子都安排到衛所之中嗎。”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從小的方面來說,是朱英開始安插自己的門生,從大的方面來說,對於現在的衛所制度,也是一個很大的改革。

因為按照先前朱英說過的準備,就是要打造職業軍的存在。

職業軍是脫產將士,除了操練之外,不需要承擔其他任何的農作,在戰鬥力方面自然會極高,不過對於現在的衛所制度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沖擊。

目前大明百萬軍的負擔還在於衛所,並沒有落到朝廷的頭上,這裏面可是節約了不知多少的錢糧。

一旦改變衛所制度,對於朝廷來說負擔就極高了。

由不得朱元璋不重視。

朱英搖頭道;“這第一批的學子,孫兒暫且不想讓其先行進入軍中,而是導員的身份,繼續在學院任職。”

“他們是接受了最新關於軍事學問的學子,在許多方面難能可貴,是以再行培養新的學子,可有很大的助力。”

大明軍事學院的老師太少了,而綜合性才能的老師更少。

目前是教書的教書,操練的操練。

並沒有形成完全的體系性培養,而這第一批的學子,其實真算起來,也堪堪才學了大半年的時間。

若說精通,也便只是這般了,當然這其實已經比很多將領要強了。

他們離開學院的話,就很難說達到滾雪球的發展。

朱元璋提醒道:“真正的將領,是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而不是靠著讀書學出來的。”

“在這一點上,大孫當要心中清楚。”

朱英點頭回道:“爺爺教導的是,孫兒心中有一個想法,想要設立學員的基層工作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