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刺殺!!!

“客觀要買什麽酒。”

“花雕酒。”

“哪裏的花。”

“城裏的掛花。”

“請跟我來。”

在暗語對上之後,掌櫃便就帶著趙立山進了後房。

不過趙立山並沒有多留,見到一名來人後,只是把手中的紙條交出,便就選擇了離開。

那人有些強壯彪悍,一看便是行伍之人,打開紙條一看,頓時瞳孔一陣。

只是稍微的遲疑,便就迅速離開。

……

“這京師的夕陽真美啊,感覺在宮裏頭看著,又不是那麽一個樣。”

“咱這輩子,還沒見過這麽繁華的景象呢,曾經在元大都的時候,咱便是以為那是最為雄偉壯觀了,沒成想咱自己的南京城,比之那蒙元大都,還要來得更為熱鬧一些。”

“大孫,你說咱想把都城遷徙到鳳陽去,這個想法能不能成呢。”

秦淮閣樓上,有三層樓高,站在這裏,可以看到遼闊的京師繁華。

常言道,衣錦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在朱元璋的心裏,其實一直想著遷都的事情。

對於老家鳳陽,更是有一種特別的牽掛。

現在鳳陽中都皇宮的基礎已經建立好了,先前因為戶部財政的問題,所以導致修建了一部分便也停工。

現在戶部有錢了,內帑的錢財也是滿滿的,看到京師的景象,朱元璋便也就再次生起了遷都的心思。

朱英沉思了片刻,說道;“鳳陽如今稍顯荒蕪,無水利之便,尚且不能徹底掌控江南,又不利於北方發展。”

“無大江河流,大宗貨物抵達將更耗人力。”

“如若在這個時候進行大規模的遷徙,對於如今大好的局勢,當是一個打擊,未有難以意想之禍端。”

隨著不斷的學習,朱英對於天下局勢也更加的清晰了然。

鳳陽固然是老爺子的家鄉,可位置不行。

且朝廷勢力之中,淮西勛貴均為鳳陽老家,一旦遷都鳳陽,勢力盤根錯節,雖可鎮一時,不可鎮一世。

於大明後代皇帝,也相當是留下了一個隱患。

朱允炆聽著。

果然是大兄,直面反駁皇爺爺。

其實朱允炆對於鳳陽也不是太看好,那裏比起江南一帶來,過於荒蕪了。

他去過,但他不想待在那裏。

朱元璋對於大孫的話,並沒有反駁。

其實他心裏頭也知道,遷都鳳陽只能是一個想法了,無法真正的實行。

再者說,先前到鳳陽去的時候,對於鳳陽的老鄉們,他也是失去了眷戀。

當年去鳳陽考察,恰是鳳陽出了花鼓戲,街頭巷尾的,好聽上口,朱元璋聽著非常親切,命錦衣衛去打聽看看是不是歌頌自己的。

當回奏歌詞,朱元璋聽完後臉色大變,心如死灰。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這就比較紮心了,朱元璋心中比較崩潰,他希望家鄉好,為了家鄉搞建設,老百姓富裕豐足。

沒想到各級官員盤剝百姓,老百姓流離失所,去要飯逃荒,而且嫌棄討厭他。

他的心裏落差太大了,既然家鄉人們不歡迎自己,那還回來幹什麽?

自從,再沒有回到鳳陽。

想到這些往事,朱元璋也沒了什麽看景色的興致。

不過遷都的事情,還是要說的。

南京,並不是一個好地方。

南京皇宮的風水也不是很好。

朱元璋在建設應天宮殿的時候注意了風水的問題,以紫金山的富貴山為靠山。

但是由於選址的局限,內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

雖然在施工時采用了打入木樁,巨石鋪底,以及石灰三合土打夯等方法加固地基,但日久之後仍然出現北部地基下沉的問題,宮殿地勢前高後低,風水不吉。

此外內宮在下雨時容易形成內澇,排水不易。同時宮城離外城過近,戰時不易防衛。

說起來有點玄學,自古定都南京的王朝,都很短命,氣運國祚也不是很好。

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都非是大一統的皇朝。

而現在大明是天下一統,自然就要有些變化。

“大孫覺得西安如何。”朱元璋問道。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十三朝古都,風水自是不用說。

始皇一統,強漢盛唐,均是以西安為京都。

包括宮殿的修築,周邊的一切,都曾經被大力開發過,遷都到西安,可謂是損耗的財力最為低微。

而且遷都西安,在天下人看來,大明將會繼強漢盛唐後,成為再度主宰中原的盛世王朝。

朱英道:“西安是個好地方,地理環境十分優越,其坐落在號稱‘八百裏秦川’的關中平原之上,四周山河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