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雞肋之詹徽(第3/3頁)

當京師有了商人的土壤,加上眾多的達官貴人,大戶富戶,高度集中的人口需求,在這裏做買賣,也不用擔心受到太多欺壓。

也就不僅僅是大明商人聚集,許多國外商人也聞風趕來。

只是繁華喧鬧之下,競爭也越發激烈,一些帶著不軌心思者,企圖暗中非法奪取財物之人,也就逐漸增多。

京師發生的案件,也更加多了起來。

當今大明外部雖有戰爭,但國內一片祥和,經營民生是為重點。

目前刑部那邊,大量案件的積壓。

這等事情,朱英分身乏術,偶爾參與還算可以,但真正跑去解決案件,分析案情這些不太可能,時間上也不允許。

和詹徽想著帶人去遼東不同,朱英想著把自己名下的詹士府開發出來,是為了目前京師,甚至是解決各地案件,庇佑民生,所以這才有了今日尋吏部尚書詹徽之事。

聽著太孫殿下的想法,詹徽在心中開始沉思起來。

自記憶之中,開始搜尋符合太孫殿下需求的人才。

良久,眼中一亮,便拱手道:“臣一番深思,當真想到一人,盡數符合殿下之要求。”

朱英聞言,頗有興趣的問道:“說來聽聽。”

詹徽問道:“殿下可知盛唐狄仁傑。”

朱英道:“狄仁傑之名,千古流傳,我是當然知道的,難不成詹尚書所言之人,有狄仁傑之大才?”

詹徽回道:“自然比不得狄仁傑之才,不過此人在斷案之上,確實有幾分本書,本身亦是太原狄氏,便是狄仁傑之後人,名為狄玉森。”

“此人最慕先祖,常年隨身攜帶《狄仁傑集》,日夜苦讀,想如先祖狄仁傑般,施展心中抱負。”

“不過和其先祖不同,或許是心思都到了斷案之上,連著十五載,蹉跎半生,名落孫山,至今還只是一個生員的身份。”

“現如今靠著舉孝廉的路子,在山西平陽府,解州下縣平陸,擔任典史一職。”

典史不算官,而是吏。

官是有品階,在吏部有戶籍,全國流動的,不一定是縣令以上,也有縣令以下的,一般是有功名在身。

縣城之中,一般是知縣,縣丞,主簿三人為官,余者皆為吏。

而吏則一般是地頭蛇,不一定有功名,也沒有品階,想當官基本不可能。

簡單來說官員和吏員社會地位截然不同。

官是上等人,掌有大權,而吏員雖在官府當職,實則戶籍還是民籍,如若被官員開出縣衙,便就和普通百姓沒啥區別。

“既然是詹尚書舉薦,想必此人定有才能,我便下道令旨,將此人召來京師,看看有幾分成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