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群雄割據(第3/3頁)

“將所有的倭人百姓,除了最先投靠咱們的,其余全部都管轄起來。”

“給予少量的糧食,每天一碗粥,全部實行管制,不得搞任何的特殊。”

“若是有倭人百姓提供糧食藏匿之處者,可得每日兩頓飽飯。”

“還有傳令前線的將士們,放緩征伐的速度。”

想了想,朱棣直接下令道。

人口是肯定不能丟棄的,沒了人,還談什麽統治,難道說統治山水野獸嗎。

而此刻,本州島那邊的權利更替,也因為明軍的外部壓力,在發生飛快的變化。

倭國皇居。

和皇宮的稱呼不同,一個居字,就體現出倭國和大明間的差距。

“你說,如果朕向明軍聯絡,暗中幫助其擊敗足利義滿,大明的皇帝,是否會繼續讓朕擔任天皇。”

後小松天皇,向自己的近臣問道。

倭國天皇的稱呼,其實是在盛唐時期才有的,嚴格追溯起來,是唐高宗之後的事情。

在此之前,倭國並未有天皇的稱呼,只有“大王”或“倭奴王”。

這“倭奴王”一詞還是漢光武帝賜予的,在《後漢書·東夷列傳》中記載,當時倭國使者向漢朝進貢,請求光武帝賜名。

光武帝看這使臣特別矮,便賜予“倭奴國”,其國王自然就被封為“倭奴王”了。

雖然這名字在目前看來不咋地,但當時倭國人非常高興,還用了六百多年,後世還出土過“倭奴王”的印章。

連帶著包括自稱為‘朕’,也一並帶到了倭國這邊。

當然,對於大明,亦或是中原王朝,即便是倭國天皇,也是自稱為臣子。

而後小松天皇之所以這麽去問近臣,是因為他實在受不了足利義滿。

目前掌控大權的足利義滿,在大明未曾征討前,就已經準備退位給自己九歲的兒子足利義持。

只等在京都修建巨大的豪華宅邸鹿苑和輝煌的金閣寺落成之後,便就開始。

當然,這可不是說要退位讓權,而是要自己成為太政大臣,這野心可謂是昭然若揭。

在後小松天皇看來,大明此刻對倭國的征討,並非是對自己的征討,應該是對這些不臣之征討。

所以他要聯合大明,一起推翻足利義滿的幕府統治,恢復到天皇統治之中。

近臣聞言,猶豫再三後說道:“或許陛下已經先派人去聯絡一方試試,如今足利將軍,已然完全不把陛下放在眼裏了。”

後小松天皇聞言,重重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