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倭商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長江三角洲的沖積島嶼。

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此刻,崇明島以北,某個村寨,大量的倭國人,聚集在一起。

如果單從外表來看的話,是根本看不出倭人和明人的區別。

為了掩人耳目,在外圍是許多真正的大明老百姓。

或許有點奇怪,怎麽大明的老百姓會給倭人做事呢?

其實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中,真正底層的百姓,從來就沒有說在乎過誰是這片神州大地真正的主人。

什麽忠君愛國,什麽為國捐軀,對於老百姓來說,完全就是一個不同的概念。

誰能給一口飯吃,誰就是爺,這才目前世道上,尤其是邊緣區域的百姓真正的體現。

他們可沒有什麽大局觀,加上現在大明的民族也多,自然也不會說有什麽民族觀念。

他們求的,只是一個生活罷了。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便就是這麽一個道理。

所以給倭人做事,也沒啥大不了的嘛。

一名明人錦衣打扮的倭人,於村寨的大堂,把各個小統領,都召集過來商議。

“鎮海衛來了消息,說是答應了我們購買火器的事情。”

“但是價格要上漲兩層,而且只提供火銃三百,火繩槍三十,小火炮三十。”

倭人淺井良一,用流利的大明官話講述著。

其實就目前,對於很多倭國貴族來說,尤其是在倭國之外,他們都不會用倭語去交流,而是用漢語。

不過他們的漢語口語,比較偏向於盛唐時期,和現在的大明官話,多少有些區別。

但說起話來的感覺,包括一些語氣助詞,說話習慣,和尋常的漢人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他們自己不說,即便是大明漢人見了,也完全感受不出差異。

畢竟對於大明這麽遼闊的疆域來說,十裏不同音,能夠大概的聽懂,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只有讀書的文人老爺,才會去學大明官話。

像是蒙語,在蒙元時期再怎麽普及,也就僅限於朝廷官員之中,根本到不了老百姓的身上去。

“這個價格,也太離譜了,這些鎮海衛的千戶們,真當我們的銀子,是神風刮來的嗎,而且這個數量,太少了。”

“連三百人都裝備不到,這還沒提火藥的采購價呢,哪有這麽做生意的,這是要明擺著欺負我們,八嘎!”

一名武士貴族,腰間懸著長刀,不爽的說道。

不過他的話,並沒有得到在場其他人的認同。

另外一名小統領出聲道:“淺井大人,他們可是答應了什麽時候交貨。”

“如今國內明軍士氣很強,我們急需拿到火器送回進獻給足利將軍,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對抗明軍。”

“如果能夠買上一些精通火藥,火器的工匠,想必天皇都要嘉獎我等。”

淺井良一搖頭說道:“麻生君,事情沒有這般簡單,精通火器的工匠,全都掌控在大明官府的手中,不是鎮海衛能夠接觸到的。”

“我們能夠從鎮海衛的手裏購買到火器,已經是非常難得了,我今天召集諸君來此,並非是為了怎麽去商議得到工匠的事情,而是怎麽順利從鎮海衛的手中,購買到火器。”

聽到這話,眾倭人統領全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是肩負著特殊的任務,這個任務是天皇陛下,還有幕府將軍,一同發給他們的。

不僅僅是他們,包括其他在大明內的倭國海商,都收到了這樣的消息。

若是能夠拿到大明的火器回去,必然會得到真正的獎賞,甚至成為大貴族,都不是說沒有可能。

但是明廷對於火器的把控,實在是太過於嚴格了,市面上根本就沒有關於零星火器的流通,也就是說完全沒有販賣火器的商人。

火器的工匠,全都有嚴格的限制,是他們目前的關系,完全接觸不到。

“該死,這群英商會的東家,竟然就是明廷的太孫,他的雪花鹽,吃了我們倭國多少銀子,沒想到地位這麽尊貴,竟然也會幹這樣的事情。”

一名統領抱怨的說道。

因為對於這些倭國海商來說,之前最熟悉,也就是接觸得最多的,便就是群英商會了。

在他們的感覺中,大明所有的商會對於他們倭人,都有一種歧視的感覺,唯獨群英商會特別的熱情。

加上雪花鹽在倭國貴族內的暢銷,還有其高昂的利潤,這也就導致了大部分的倭國海商跟群英商會的關系非常友好。

甚至在倭國境內,許多倭商還和群英商會合作,在倭國建立了分會。

現在突然來這麽一手反轉,真的讓他們這些倭國海商們,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