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文化的碰撞(第2/3頁)

現在隨著大孫的路子,朱元璋越發感受到了精通商業的好處,大量的錢財,物資,在大孫一步步的安排下,朝著京師開始聚集。

戶部,內帑,銀子越發收得更多了起來。

因為群英商會在賦稅這塊,全都是按時繳納,戶部光從京師群英商會這裏,每月至少有十幾萬貫商稅的增加。

單單就京師,目前每年都能給戶部提供寶鈔兩百萬貫。

這得是要解決多少問題。

最為主要的是,現在正陽大道的房子還沒開始建,而且大孫的幾個廠子,因為冬季的關系,還在籌辦之中。

可想而知,當廠子開辦起來後,這裏的稅收更多了。

朱英在納稅這塊,從來不曾以自己太孫的身份,而讓賦稅有所缺失,反而是嚴厲查驗,必須足額繳納,缺一個銅板都不行。

也是因為群英商會這樣的動作,讓其他的商會叫苦不叠。

這樣很多曾經用過的套路,就不能再用了,不管如何,多少都是比之前要繳納得更多。

每次交稅,都讓那些商人們,感覺心裏頭在滴血。

哪怕多一個銅板,這也是之前完全可以輕松逃過的。

而官府在對於商稅這塊的也開始非常重視起來,普通商人想要避稅的難度高了許多。

什麽合法避稅,不存在的。

不管你什麽理由,反正要有一定數額的稅錢上繳,才算是過關。

畢竟一般來說,稅官可不管這麽多,本身也懶得去理論。

不交錢,就是不行。

“爺爺,目前在商業這塊,倒是沒什麽問題,最為關鍵的還是在於這些文人,背地裏搞學堂的歪心思。”

朱英沉聲說道。

他已經收到消息,目前關於學堂的事情,已經在各地散播,而且出現了很大的抵觸情緒。

朱元璋不屑道:“便就翰林院那些蠢貨,能有什麽作為,他們的舉動,都已經被錦衣衛記錄在卷宗內了,咱也看了,興不起什麽風浪來。”

朱英搖頭道:“現在京師這邊,還沒出什麽事情,但方才已經得到消息,有人把關於學堂之事,徹底的剖析開來,通過商幫渠道,四處傳遞。”

“等過了正旦元宵,怕是地方上都已經形成了抵制,難以推行發展。”

朱元璋皺眉道:“可是查出了何人傳出的消息,錦衣衛這些廢物,一點用都沒有,這等消息竟然都不知曉。”

朱英搖頭道:“錦衣衛監察百官,在商人這塊觸及得比較少,這次的消息,最初的擴散就是在商幫內部。”

“不過這年頭並沒有純粹的商人,大致是後面的文人在操控,許多家族中的英才,或許現在並沒致仕,也難以發現他們。”

“聰明的人,不在少數。不過孫兒從未想著瞞著就能上。”

朱元璋點點頭,稍微有個大局觀的,都能看出這其中的貓膩,朝堂上的事情,就算是壓下去,也很難避免不對外傳播。

只是朝臣們或許多個心眼罷了。

“大孫可是想好了對策。”朱元璋隨後問道。

朱英苦笑道:“這等局面,並無良好的破局之法,唯有以堂皇正道壓之,而後徐徐進行吧。”

想要一下子在大明徹底改變取士之道,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要求到達地方後,肯定會有所變質。

即便是朱英自己,都無法保證商會的人會不會被滲透,況且現在地方上的商會,很多分會的負責人,暗中已經開始有了小動作。

在這一塊上,也只能是以自查為主。

好在商會雖然隸屬朱英,嚴格來講算是皇家商會了,可一日沒有給他正名,一日就是群英商會,只是後台非常大。

這其中的概念,還有許多規矩,就不同了。

若是正了名,群英商會就相當於國企的概念,成員也有編制,與官吏無異,現在說破天了,那些掌櫃還是個商人,至少無法幹預到官府之上去。

哪怕因為商會的關系,不似其他商人那樣受到鄙視,至少在明面上,算是比較尊敬。

這也是一個極限了,一個朱英感覺的極限。

他不想商人的地位過於低廉,可絕對不會讓商人的地位過高,甚至要高過地方官府本身,在內部的懲罰中,以權謀私,往往是按律嚴懲。

罰沒的財產,除去填補貪汙所得,舉報者可得半數。

這樣的制度,讓那些在上層,如地方分會的負責人,做事的時候,難免要多上幾分小心。

不過在這方面,誣陷同罪。

除夕這天。

天微微亮時,本來火熱的京師,在這嚴寒的冬季,好似被點燃的熊熊烈焰。

街道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並肩而行。

哪怕是最為貧窮的百姓,也穿上了看上去幹凈整潔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