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2/3頁)

在他看來,蒙古人不過一群野蠻將士,只懂武力不動籌謀。

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其歸降,伐倭之事可想而知。

那些所謂的倭國浪人武士,朱棣也是見識較多,不過如此。

審訊之下朱棣也知道,這些倭人早前在倭國,也是有著極高的身份地位,能夠沒被前元攻沒,只是運氣使然。

小小倭國,不過大明一省之地,在朱棣的眼中,早就是囊中之物了。

蔣瓛聞言,先是稱贊一番道:“燕王殿下之能,天下皆知,區區倭國,不若是螳臂當車。”

“只是這倭國好打,治理起來怕是有些麻煩,這個中情況,怕是與雲南有些近似,土著野蠻,不通教化。”

朱棣聞言也被帶入了,輕嘆道:“是呀,打下來容易,治理可就太費心思了,不似雲南,終歸於大明境內,一些讀書人去得也方便許多,可吸引源源不斷的文人前去。”

“相比下倭國遙遠,遠渡重洋,去的人是寥寥無幾,說到這裏,便是皇侄弄的海外招賢館,確是為本王這些想要海外就藩的,有很深的考慮。”

即便是朱棣都不得不承認,不管他心中如何猜測朱英,但朱英的這些行為,動作,確實是讓人心服口服。

最初的海外封國,其實在朱棣等人的心中,頗有一種發放苦寒之地的感覺。

即便如此,也算是不錯了。

當這招賢館法子出來,大夥心中的變化,就很明顯了。

提供人才,招讀書人,甚至是可享用官職,還有那可回大明的說法,無一例外都是在為大明盡心盡力招收人才。

據說開館第一天,就有人進去,而後被晉王挖走。

朱棣倒不在乎這一兩人,畢竟大家的目標,都不是這京師裏的讀書人,像是朱棣,目光更多的是在自己北平的藩地上。

藩地經營多年,哪怕是使些手段,怎得也要網羅一批讀書人過去。

這時,蔣瓛似乎是隨口問道;“下官聽說前些日子,曹國公有意跟殿下一同前往倭國發展,不吃可有此事。”

朱棣眼神一凝,頓時神色肅穆起來。

李景隆要跟他去倭國的事情,朱棣從未與人說過,甚至連家中長子朱高熾,都是不曾知曉的。

他相信李景隆的為人,絕不會對外宣傳,這與他自身不利,更別提讓錦衣衛知道了。

那麽蔣瓛這個消息,又是從何知曉。

難不成,蔣瓛敢暗中監視自己?

是父皇的意思嗎。

稍稍思索後,朱棣否決了這種猜測。

他相信自己的親衛,絕不可能被人監視這般久而無察覺。

因為對錦衣衛這個機構的羨慕,所以在朱棣這裏,人雖不多,但也有一批精銳骨幹,擅於打探情報之事。

能幹這事的,早前在大軍中,也是極為頂尖的探馬。

朱棣自信跟錦衣衛的精銳比起來,也是絲毫不差,或許只有在關系情報上,有所差距。

而被監視都不知曉,絕對不可能。

想到這裏,朱棣也不猶豫,直接問道:“此事蔣指揮使從何處聽來。”

蔣瓛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道:“下官錦衣衛這邊,自然有錦衣衛的路子,便就不勞煩殿下操心了。”

聽到這話,朱棣暗道一聲不好。

沒成想是被蔣瓛被詐了。

的確,蔣瓛其實並不知道李景隆和朱棣談了什麽,沒陛下的諭旨,他可沒有監視皇家子嗣的權力。

能夠掌控到的情報,便就是知曉李景隆曾經來過燕王府中。

李景隆來燕王府並不頻繁,在海外招賢館,藩王新制度下達的時候過來,自然極有可能就跟此事有關。

不過雖然從燕王朱棣這裏算是有了明確的答復,蔣瓛還是有些震動。

曹國公李景隆和燕王朱棣之間的關系,竟然是已經深入到這等程度。

作為陛下親外甥孫,皇親國戚,國公爵位。

寧可放棄這享之不盡榮華富貴,也要去倭國相助燕王,真可謂是義薄雲天,使人驚嘆。

就在朱棣想要說什麽的時候,蔣瓛突然起身作揖道;“殿下,下官這邊遵陛下諭旨,還有其他事要忙碌,便就不多叨嘮殿下了,先行告退。”

朱棣齒間憋出一個‘好’字。

而後便就看著蔣瓛匆匆離去。

朱棣很清楚,自己和李景隆的關系,將會被告知父皇,甚至現在蔣瓛馬上去的地方,便就是曹國公府了。

想到這裏,朱棣陰沉的臉上有些苦澀。

當真是無妄之災,若是自己有所參與也就罷了,明明自己一點都不知曉,怎得就牽扯到了自個頭上。

想起父皇多疑的性格,朱棣就感覺頭皮發麻。

在父皇那裏,哪需要什麽證據,只要有確切的猜測,怕是自己討不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