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招賢第一人(第2/3頁)

“這翰林院在背後嚼舌根,皇叔訓斥一番,又能有什麽問題呢。”

朱英擺擺手直接說道。

其實對於朱棡這樣性格的人,朱英還真就接觸過不少,在自己曾經於西域訓練的士卒來說,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性格。

“還是皇侄懂我。”

朱棡高興的說了一聲,然後微微轉頭,再次瞪了一眼自家長子。

朱濟熺能怎樣呢,攤上這麽一個老爹,只能是作揖向朱英道謝。

朱英看懂了,笑了笑點頭。

對於朱濟熺,朱英在感官上還是不錯的,長相和朱棡有幾分相似,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不過比起朱棡的殘暴,朱濟熺眼神更加的溫和。

“皇叔,你便盡管把心放在肚子裏,這招賢一事,本也不是朝夕之間,這京師裏的讀書人,自然為劉三吾所影響,可這大明疆域,他劉三吾一人可說了不說。”

“到時候侄兒還怕這招賢館,容納不是這般多人呢,有幾分才學,又想施展心中抱負者,可不要太多。”

朱英這話確實是沒錯的,其實真正來說,讀書人多數都很正派,至少一開始是。

讀的是聖人之言,學的是忠君愛國。

在這樣思想的熏陶下,主流的風氣自然是極佳的。

而像姚廣孝一樣,心中充滿抱負,一展才學的讀書人,多了去了。

只是大部分人,一事無成,所學無以致用。

聽著朱英這般說,朱棡多少還是有些郁悶,只能端起茶杯,狠狠的喝上一口。

就在此時,有宦官過來稟告:“殿下,外面似乎有一人,想要入招賢館來。”

朱英聞言,笑著對朱棡道:“皇叔你看,人這不就來了嗎。”

隨後便對宦官吩咐,把人直接帶過來瞧瞧。

朱棡也是一喜,迫不及待的看向門口。

其實就現在來說,朱棡並不需要來招賢館這裏,或者說藩王們無須過來。

招賢館找人,是在三個月後的考試中,過考才能選中,亦或是童生,秀才,幾乎相當於免試錄取了。

而到那個時候,藩王們才需要一起來面試,然後各自挑選心中的人選。

今天跑來這裏,其實是被世子朱濟熺攛掇過來。

朱濟熺自從知道海外封國的事情後,對於這件事非常的關注。

和他的世子不同,朱濟熺的王妃謝氏,是永平侯謝成之女。

朱棡這人雖然對手下很殘暴,可對於謝氏還是很好,在這一點上,也算是繼承了朱元璋的優良傳統。

因為愛打仗,所以朱濟熺跟娘家這邊的關系,自然要親密許多。

甚至小時候,幾乎可以說是外公帶大的。

在朱濟熺出生的次年正月,永平侯謝成任晉府左相,即山西行省參政,為封疆大吏。

永平侯謝成文武皆全,這也很大程度了影響到了朱濟熺。

加上朱濟熺對於謝成來說,雖是外孫,也是長孫,還是皇孫。

這就更加的親密了。

在很多方面的教導上,就更加的細心。

朱濟熺早就被封了世子,這海外的藩國,可以說就是朱濟熺自己往後要治理的國土。

老爹魯莽,多智不過軍事。

在這方面,便也就只能是自己想辦法,多爭取些人才的。

這才有了今日朱棡的過來。

很快,門外一白袍男子便就走了進來。

“河南商水縣儒童袁佳馳,拜見諸位大人。”袁佳馳看著坐著的幾人,不敢擡頭直視,立馬躬身作揖道。

朱英聞言問道:“袁姓,還是商水縣人,看來是名門之後呀。”

袁佳馳連忙道:“學生不敢擔。”

這商水縣,在大漢的時候,名為汝陽縣。

東漢末年,出過幾個名人,其中最為出名的,便就是四世三公了。

朱英沒有多說,而是問道:“這外面人雖多,可卻無人敢於進來,都在觀望,為何你就有這個膽子。”

“還是個童生,年歲不算大,努力一兩年,博取個秀才的功名不難,為何要去這千裏遙遙的海外藩國呢。”

秀才可沒有什麽窮秀才一說。

什麽窮酸秀才,都是騙人呢。

哪怕混得最差的秀才,回到當地,那也是鄉紳地主級別。

功名在身的秀才,就連知縣見著,都要和顏悅氣,誰能知道,這秀才會不會過個幾年,就能舉人了呢。

亦或者這秀才的同窗上了舉人,也是極有可能。

加上免除徭役,賦稅名額,等等一系列的優惠措施,這大明天下,就不存在窮的秀才。

秀才在整個社會階級中,可以說是僅次於官員。

聽著朱英的話,朱棡有些急了。

這好不容易來一人,怎麽感覺這是要把人給趕出去呢。

在朱棡的心裏,管他什麽讀書人,多多益善,一籮筐的全部打包帶到藩國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