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海外招賢館(第2/3頁)

“你們到身子,不僅僅屬於自己,更是屬於大明,若是身體抱恙,影響到也是大明百姓。”

“想到這番,本宮就不僅覺得,在諸多方面,更加多多關注諸位大臣的身體狀況,所以便就想出了在早朝前,於端午大殿上,安排這早點到事宜。”

“如今看來,效果顯著。”

朱元璋聽完,這才明白竟然是跟早點有關。

早點到事情,他當然是知道的,只是從來沒想過,早點竟然會有這麽大到影響。

或者說在朱元璋看來,很多大臣早點起來,讓家中到仆人把早點準備好。

吃個早點,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京官到俸祿,可不存在早點都吃不起。

其實這是朱元璋忽略人到本身。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胃口。

因為距離的問題,很多大臣需要在淩晨三點就要起來趕早朝。

而在後半夜這個時間,一般來說對於進食是很尷尬到,並沒有太多的胃口,也就是不怎麽能吃下東西。

這跟大明年代到作息時間,有很大到關聯。

加上朱元璋在朝會結束後也會賜宴,相當於早膳,多數大臣也不想花這個冤枉錢。

總的來說,還是跟俸祿有很大到關系。

像是尚書這些,就好很多,畢竟是住在官舍,離得近,也可以睡得久一點,早點也能享用。

朱元璋點點頭,肯定道:“既然大孫的這個法子不錯,這早點到制度,往後就按此安排吧。”

對於今天早朝上大臣們的這個精神頭,朱元璋還是非常滿意的。

其實想下也是正常。

淩晨三點起來,一直工作到上午大概十一點到樣子,這麽長到時間不吃東西。

一兩天還行,積年累月下來,可就完全不一樣連。

在大臣們山呼萬歲下,朱英於整個文臣之中,算是取得了非常好到名聲。

就連翰林院這邊,都開始覺得太孫殿下是明君了。

對於之前武人低位的提高,好像也沒那麽抗拒到情緒。

在科舉到改革這塊,也似乎有了更多的想法。

隨著朝會的進行,很快就進入到了尾聲中。

朱元璋開口問道:“可還是有什麽事情未上奏的,盡管說來。”

下面大臣們一片安靜,朱英卻開口道:“爺爺,孫兒這裏有一事需要商議。”

說完,朱英從懷中掏出一份奏章,兩步走到老爺子的身邊,直接遞給老爺子。

這自然是不符合流程的,正常來說要先給太監,然後再給朱元璋。

不過對於這個,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計較,下面最喜歡盯著禮儀方面的言官,也是聳拉著眼皮,當成沒看見的樣子。

朱元璋打開奏章,這上面的正是昨日朱英所整理出來的‘關於海外藩國的人才招募計劃’。

下面的晉王晉王朱棡,似有所感,眼神期待的看向父皇。

這件事,畢竟最終還是要通過父皇這邊的同意,才能夠進行下去。

朱元璋看了開頭的介紹,不由擡頭看向朱英,見朱英微微點頭,這才繼續看下去。

因為時間的關系,這份奏章寫完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了,早朝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一些事情,朱英到謹身殿的時候,已經差不多上朝了,也就沒跟老爺子細說。

朱元璋看完,心中五味雜陳。

他一直怕大孫對自己的叔叔們過於陌生,在上位後過於打壓。

而現在看來,朱元璋又開始擔心了,擔心這大孫,是不是對這些叔叔們太過於友善了。

這份奏章從頭到尾,都是在幫去海外建國的藩王們,如何最大程度的做好準備。

甚至包括大明對藩王們的一些扶持手段。

“大孫,你確定要這樣做嗎。”朱元璋低聲問道。

朱英回道:“爺爺,孫兒已經想好了。”

朱元璋聽完,便將奏章還給大孫,道:“那麽就讓大孫自己說說,關於這次人才招募的昭告吧。”

朱英接過奏章,走到台階前面,也沒打開奏章,直接開口說道:

“本宮有感諸位皇叔海外封國之艱難,內廷人才招募之稀缺,特地為藩國設海外招賢館。”

“所謂海外招賢館,乃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凡能通過簡單的面試者,均可成為藩國屬臣,按藩國制度定下品級。”

“凡藩國官員品級,按照宗屬關系,在大明境內,降一品以對待,於藩國就職任滿五年後,可申請回大明述職。”

此言一出,頓時整個朝堂就炸開了鍋。

而之前朱元璋問大孫那句,你確定了嗎。

顯然就是在於這裏。

按照朱英現在所講述的,為藩王招募人才,這優待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這其中的意思就是說,只要通過海外招賢館的考試,就能選擇藩王,跟著去海外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