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第3/3頁)

剛走兩步,突然一頓。

朱元璋突然笑著反應過來:“咱突然發現,大孫這詩詞歌賦的水準,也還是不錯的嘛。”

再次細細的品味了一番先前大孫的詩詞,只感覺非常有韻味。

“劉和,筆墨伺候,大孫那書法著實不行,還是咱親自給大孫寫出來。”

自己詩作,朱元璋喜歡讓十二子朱柏來寫。

但大孫的詩詞,朱元璋更想自己來寫。

……

次日早朝過後,整個皇宮都有些沸騰起來了。

在早朝,朱元璋宣布了最新的藩王制度。

這也就是意味著從今天開始,所有藩王的藩地取消,大明疆域之內,不會再有藩國建立。

唯一藩國的冊封,只有海外。

同時授予藩王組建內廷之權。

為了防止藩王在組建內廷後滯留大明,規定藩王在遞交海外封國的文書後,只能在大明最長停留三年的時間。

超過這個時間,若是藩王還沒有離開,便取消藩王組建內廷之權,並永久剝奪其權力,不得再次組建。

同時,放棄組建內廷的藩王,可以獲得一份來自於內帑的產業,也可選擇入仕,掌軍亦或其他。

這則昭告一出,目前已經就藩的八位藩王自然沒什麽異議可言。

至於其他的還未就藩的藩王,譬如住在左右順們已經封王的五位親王,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他們還指望著就藩離開京師,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這般一來,可什麽都沒有了。

只是他們連親衛都沒有,即便有意見又如何,也只能憋著。

一群十幾歲的少年,頂著親王的名頭,放眼四周,文臣武將們根本不會過多關注。

反而,對於這次的改革的藩王制度,幾乎所有的文武官員都是叫好。

主要還是以朱樉為首的這些早期的藩王,名聲太差了。

藩地的情況,那叫一個混亂。

就算是當地的禦史,也根本沒法對抗。

現在好了,要禍害,就禍害大明之外去。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像是朱棣的話,心裏頭還是比較高興的,下了早朝,就拉著李景隆一起喝酒去。

李景隆無所謂,作為皇親國戚,陛下的親外甥孫,都督府那邊去不去幹系不大。

便就和朱棣一起,來到了燕王府中。

“表叔,恭喜了,這次陛下的改制,想必對於表叔來說,是最為有用的吧。”

“海外封國,那可是真正的國,甚至還授予組建內廷,以表叔的能力,想必定能開創下鼎盛基業。”

李景隆笑著說道。

對於燕王朱棣的很多想法,他算是比較清楚的,在北平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的明顯了。

而在這份上,李景隆也曾不遺余力的幫助朱棣。

朱棣聽完,也是笑著回道:“能夠到如此境地,對於我等藩王來說,也算是一條路子了,說起來,這還得要感謝太孫殿下,這個法子,便是他提出的。”

李景隆聞言有些詫異,道:“太孫殿下竟有如此膽氣。”

海外封國的想法,其實是很大膽的。

首先就牽扯到大明的大軍,占據下來後,才冊封給藩王鎮守。

這也就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的軍隊,要留在藩國為藩王掌控。

有了大軍的藩王,加上自己的藩國,這幾乎直接就形成軍閥割據了。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明軍隊打下來的疆土,也當是屬於大明,而不是藩王。

朱棣也有些感嘆道:“或許在他的心中,我等藩王所冊封的藩國,是很難對大明造成危險的。如大周分封諸侯,海外遠離大明,如此一來,也能借助我等的力量,徹底的解決倭寇患吧。”

李景隆點點頭。

就目前看來,海外封國對於大明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唯一的隱患只是在於後世。

或許某個時候大明垂危,被藩王入主。

不過這些事情,是很久遠之後的事了。

分封制的存在,自始皇一統天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沒想到今日,大明又將其恢復了。

這很有可能,像是曾經的周朝一般,延續非常長的大明國祚。

“景隆,明年開春出征倭國,便就是到了我再次就藩之時,目前在高麗,道衍已經有二十萬大軍配合而動,父皇這裏,按照我的估計,至少也有四十萬大軍。”

“這般聲勢,倭國那裏無可抵擋,建藩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我知道景隆心中抱負甚大,到時候藩國百待廢興,更兼鎮壓倭人,我希望景隆可以過來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