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冊封前夜,太孫妃人選(第2/4頁)

朱棣本身的智慧是很高的,不僅僅只是體現在軍事方面,短暫的思索,他就明白了各中的厲害關系。

群英商會屬於朱英,這些錢財,自然就流入到了朱英的口袋,以朱英現在的身份,這麽大一筆錢,自然會成為大明內帑的收入,這是顯而易見的。

李景隆贊同的點點頭,長孫殿下最優秀的地方在於,這些錢財完全沒有涉及到百姓的利益。

看似簡單,可只有真正了解的才明白是多麽的困難。

當今天下,從上到下,哪怕是大明國庫的歲入,也是來源於最基層的百姓。

即便是地主鄉紳,官員俸祿,邊關軍餉,國庫歲入,皆是如此。

那些大發橫財的商人,哪個不是囤貨居奇,投機倒把。

這般對比起來,就非常的難能可貴了。

不管是李景隆,亦或是朱棣,也可謂是大明頂尖的勛貴,站在他們的角度上看去,事情自然完全不同。

“明日就是閱兵,景隆對於閱兵這塊,可是有什麽了解,我聽長子高熾說,似乎昨日大軍入城,京師衛所的將士們,給了百姓很大的改觀。”

朱棣轉而說道,他已經不想再聊錢財的事情了,對比商業,更多的興趣還是在於軍事。

聽到這話,李景隆的面色開始變得肅穆起來。

稍稍沉吟後說道:“這些將士們的變化太大,我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表叔不用著急,明日閱兵就能看到了。”

“這次的閱兵,不管是對於京師的百姓,還是那些來京的外臣,亦或是朝堂的大臣們,都是一個巨大的震撼。”

“那般軍紀嚴明的將士,似乎從兵法上走出般,一舉一動,皆是威懾。”

李景隆想起昨日,親眼看到的大軍。

整齊的方隊,目不斜視的眼神,一人人如同行走的雕塑,那種迎面而來的沖擊感,這天下間,不知有什麽軍隊可以抗衡。

朱棣聽到這話,沉默了下來,心裏頭五味陳雜。

雖然並未親眼見到,但從李景隆的神態眼神中,他完全能猜測到,朱英操練出來的軍隊,絕對是非常的強悍。

李景隆可不是沒見過世面,自身多次到湖廣、陜西、河南等地練軍。

對於軍隊極為熟悉,且還立下了不少功勞。

能夠讓其發出這般驚嘆,可見被朱英操練過的軍隊,有多麽駭人。

朱棣端起茶杯,眼神閃爍。

這一切,到了明日,自然就知曉了。

……

日落月明,京師萬家燈火。

此時乾清宮中,朱元璋正和寧妃品茶交談。

“咱大孫果真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這五廠開辦,不但可解內帑緊缺,便連國庫,都能有很大的幫助。”

“最近宮中用度,咱已經連升三個等級,在這方面,寧妃可得好好感謝大孫一番。”

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在他對面,寧妃的案台上,擺放著的正是朱英所辦廠宣傳的冊子。

此時寧妃已經看完,眼中已是異彩連練,聽到朱元璋的話,不由說道:“雄英那孩子在商道上的成就,著實讓人嘆為觀止。”

“照妾身看來,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買賣了,更多的涉及到我大明之根本。”

“這麽好的孩子,竟是在外流落了十年,現在想想,真是可惜,若是早些回到宮中,或許應該還會好上許多。”

朱元璋搖搖頭道:“這也未必,對於大孫這般天資,宮中便如同囚籠一般,限制了其的發展,咱當初這麽一路走來,也是閱遍江河,腳量群山。”

“罷了,現在說這些已經無用,終究是回來了,咱在這晚年的時候,能夠有大孫的陪伴,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寧妃聽完,也是輕輕點頭。

對於陛下,這些年來寧妃一直陪在身邊,點滴生活都很是了解。

在陛下心中,她當然沒有馬姐姐那般地位,有些朝廷上的事情,也說不上話。

不過現在寧妃掌管後宮,對於朱英的婚事,還是比較關心。

明日便是太孫冊封大典,今夜過來,就是想找陛下聊聊關於太孫妃的事情。

見時機差不了,寧妃就開口說道:“陛下,雄英這孩兒,妾身沒記錯的話,當是洪武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生吧,至今,當是有十八了。”

朱元璋道:“沒錯,說起這事,早前大孫還欺瞞咱,說是二十了,哈哈。”

這讓朱元璋想起來當初,在平安茶樓,自己剛剛認識大孫的時候。

不能說認識,是十年後的第一次見面。

那時的自己,還抱著懷疑的態度,試探大孫的生辰,結果蹦出來個二十歲,相差兩歲,這讓他都覺得是不是搞錯人了。

想起相識的過往種種,朱元璋不由嘴角帶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