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明朝張三豐

地主,對於朱英來說,或許對於朱元璋以及整個大明來說,都是很頭疼的角色。

雖說不像是世家那樣根深蒂固,但發展的時間長了,就會逐漸演變成世家。

明初的地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新生代地主,祖上數代元朝流民,流民,本就是元朝時期的特產了。

還有一種,就是江南地區的地主。

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並非是把整個大明疆域都打了一遍,很多地方其實並沒有被起義推翻。

這個重點地區,就是江南。

江南最初是屬於張士誠的地盤,哪怕是現在洪武二十五年了,江南的很多地主豪紳,心中對於張士誠依舊是念念不忘。

朱元璋對於江南地區,一直都是非常的忌憚,這些從官員的貪汙,處死,流放上可以看出。

基本上江南地區的官員,在有犯罪的情況下,朱元璋看到後,下意識的都會罪加一等。

在立下功勞的分配上,也是同樣會下降許多。

比如劉基劉伯溫,浙江人士。

朱元璋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民間也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可見劉伯溫對於明朝的功勞,是相當大的。

但因為劉伯溫江南籍貫的問題,在大封功臣的時候,相當於後勤主管的李善長封為一等公爵。

名氣,名望,功勞更多的劉基,卻是封為三等伯爵。

劉伯溫只是一個縮影,更多的江南籍貫的官員,基本上全是這個情況,無一例外。

齊泰走後,朱英從書櫃上,拿出一本冊子翻看。

這本冊子,是上次老爺子跟他聊過後,交給他的。

這裏面記載著的是,關於所有大明地主的情況。

和其他的冊子不同,這裏面不僅記載了所有地主的名稱,還有一個很詳細的統計數據。

便就是大明現如今,擁有七百畝田地以上的地主,為一萬四千三百四十一戶。

這是一個精確到個位數的統計。

隨手翻開幾頁,可以看到還有許多劃痕,那些被劃掉名字的,就是已經被老爺子處理掉的地主。

可以看出,處理掉的地主,八成都是標注著江南籍貫。

“看來爺爺對於地主們的提防,早就有了,難怪在我聊起關於土改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驚訝。”

“或許在最初的時候,爺爺就已經知道地主階級的危害,所以不斷的在抑制地主。”

“江南,好一個江南稅賦甲天下,看來這麽多年的重稅下來,江南始終是大明的一根刺。”

“必須要想辦法,把這根刺給拔除幹凈。”

朱英很清楚,現在大明全國,江南就是稅賦最重的地方,可以說是承擔了大明半數稅收。

那些被幹倒的地主,他們的田地,都成了官田,然後分給普通百姓。

或許有人會奇怪,這麽針對江南,為什麽在大明農民起義造反的隊伍裏,反而江南是最少的。

甚至大部分江南地區,都沒有造反的案例。

難道這些江南地主們,就不會聯合起來嗎?

嘿,能吃飽,誰有心思造反呀。

想要造反,最大的主力軍,可不是地主,而是那些一窮二白的黔首。

江南這等魚米之鄉,大明糧倉。

地主喊一聲造反,根本就沒人搭理,人還沒聚集呢,官府就已經過來圍剿了,根本不具備造反的條件。

這也是為什麽,朱元璋敢如此針對江南地區。

當然,重點照顧的對象,都是在地主身上。

像是前面的洪武三大案,遷移南方富戶,降低了江南才子在科舉考試中的錄取比例,限制江南人入朝為官,尤其是戶部,是堅決不讓任何帶著江南籍貫的進入。

只是,即便是如此,冊子上的一萬四千多擁有七百畝以上田地的地主們,還有八成來源於江南。

“爺爺的村人自治法子雖好,但對於江南,還是不夠用,只有把治安署開便江南地區,狠抓,硬抓,才能慢慢的根除。”

“爺爺是很有先見之明,可惜還是幹得不夠徹底,後世的子孫不頂用呀,沒有延續一直打壓江南的政策,給他們開放了。”

“若是按照現在的法子,貫徹打壓江南地區,大明至少可再續百年國祚。”

朱英有些感嘆著,同時眼神中散發出冷光。

或許很多人對於江南好像沒太大的感覺,但若是知道,明末時期政治聯盟的東林黨,就是以江南士大夫為首的官員。

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等等。

而所謂的東林黨爭,是東林黨和大明全國的朋黨之爭,同時還跟閹黨爭。

足可見東林黨的實力,已經達到了什麽層次。

大明,作為歷史朝代中,白銀相對最充裕的王朝,最後滅於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