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2/3頁)

這個治安署,僅僅不過是個開頭。

“現在兵部聯合五軍都督府,已經在處理關於老兵退役的事情了,不過四十五歲這個年紀,是不是過早了一些。”

“這樣對於很多軍隊來說,太多的老兵將會直接退役到地方。”

朱元璋琢磨著問道。

現在因為大明安穩,所以在征兵上已經逐步減少,很多精銳營裏的,都是上了歲數的老兵。

畢竟大明建國已經二十五年了,哪怕最後一批在大明建國前參軍的士兵,至少都是四十歲往上了。

這樣的規模,會比較宏大。

朱英解釋道:“也不是一下子這麽著急,可以一步步進行,現在的主要成員,可以先從京營開始。”

“縣城治安署,府城的治安廳,省城的治安司。這般換算下來,孫兒估計整個治安隊伍,大明約莫得有十多萬人往上。”

“當然不必急著一下子全部到位,孫兒覺得可以先設立一個考核,考核通過的老兵,才有資格安置到地方。”

“成績優異著,更是可以到治安司,治安廳任職。”

“這些老兵,對於大明是絕對忠誠的,有他們維護地方上的關系,對於大明來說,可以對地方上的帶來百姓潛移默化的影響。”

聽到大孫的分析,朱元璋一邊思索,一邊認真的點點頭。

“這個事情,你心裏頭的想法比咱更加的清晰,明日咱便讓茹瑺到你那去,好生安排一番。”

朱元璋雖然對於這個制度有些陌生,但以他的智慧,可以想象到其中的好處。

最大的好處,就是對大明的維護,將會呈現更加直接的形式。

朱元璋拉攏地主階級,也是這個手段和目的。

大孫的這個法子,和他的可謂是大同小異。

仔細點來說,甚至更加要高明一些。

因為治安署的建立,為軍中的老卒,等於開了一條後路。

根據大孫的意思,往後便是治安署裏的巡捕,基本上都會由退役的老老卒擔任。

這些人在地方上,因為從軍過的關系,還是很有威懾力的,戰鬥力也不會弱。

最主要的是有了後路,不必再回到土裏刨食,將會體面很多。

往深了去想,對於往後征兵,都有很大的優勢。

普通的百姓,完全可以通過當兵來博一個前程,有了更多的出路。

“大孫能想到這些,真是讓咱感覺到有些驚喜了,這些法子,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對咱老朱家的穩固。”

“按照大孫往後的想法,治安署,刑法署,加上知縣三位一體的制度,這將會為大明,打下足夠穩固的基石。”

說到這裏,朱元璋突然就笑了起來:“好你個大孫,真是備懶得可以,咱看你是為了躲懶,才想到這些個法子吧。”

“按照大孫的想法,這般下來縣裏的事情,很多都不必通過奏章到京師來,當地就能處理了。”

“縣城不行的,就府城,府城不行的就省城。”

“只有事情到了省城處理不了的時候,才會到京師來。這般天下多的不說,七八成的奏章都要減下去了。”

“這往後,待大孫到了咱這個位置的時候,怕不是整日裏都能遊手好閑了。”

朱英無奈笑道,老爺子咋就往這方面想過去了呢。

誠然,皇帝本身從日常繁雜的事務中,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解脫。

其實朱英的這個法子,說到底還是模仿後世的關鍵點:以法治國。

也就是所有的事務,將會根據大明律法來完成。

在這些職權部門成立完善後,朱英接下來的關鍵,就是從民生中脫身,成立關於律法專門研究的部門。

更多的精力,可以放到大明整體的經濟上,軍事上,還有各類研究方向,邁入到工業化的一個起步過程。

“爺爺,這哪有輕松的時候呀,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呢。一切還得等番薯等作物的糧種成熟後,才可以大規模的進行。”

“百姓的溫飽問題和安全問題,終究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只有這樣,大明百姓對於咱老朱家,才會更加的維護。”

“到時候朝廷作下的決定,才會更加的順利。”

朱英苦笑著解釋道。

聽到大孫的最後一句,朱元璋眼中閃爍著異彩。

他知道,大孫的野心,可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大。

當真個大明的百姓都變得忠誠,還有現在這般程度的軍隊操練,加上番薯等作物帶來的糧食儲備。

不管是哪個皇帝,在有這樣的國力後,都會忍不住生出巨大的野望。

不同於往前的朝代,如今大明的眼界更加的開闊,這也是得益於前朝,明白了天下這個概念,比想象中的還要來得大得多。

誰能拒絕成為千古一帝的誘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