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第3/3頁)

其實傳過來的畫像和女子身份,劉和已經有十多位了,不過盡數都被朱元璋給否定了。

感覺總是差了那麽一點。

曾經大明皇室的嫁娶,基本上都是馬皇後負責,朱元璋向來沒怎麽管過。

現在皇室子孫們,也是由寧妃負責。

不過大孫的情況特殊,之前寧妃也不知道,所以一直都是劉和在找人。

朱元璋只是隨口一說,也沒真的要去懲罰劉和,更多的是對大孫的關心。

朱英去火藥司的事情,自然瞞不過朱元璋。

且朱元璋對於火藥司,可比朱英關注度要高得多。

自從葉月清進入火藥司對於火繩槍的研發,統籌全局後,每天火藥司的情況,都會事無巨細的傳到朱元璋這裏。

這些天以來,朱元璋對於火繩槍的研發進度,也是極為滿意,這可比他之前造火統火炮要快得太多了。

原來朱元璋還覺得,這些火繩槍估計要到了明年方可初步裝備軍中。

但是按照目前的產量來說,到明年開春出征倭國的時候,便就能直接裝備上了,直接投放到戰場使用。

想到這裏,朱元璋笑著說道:“這些個倭國,早些年實在是氣到咱了,這次咱大孫造出這等神器,務必要讓這些倭人知曉厲害。”

“傳令馮勝,這老小子最近也沒啥事幹,給咱督造海船去,須得在明年開春前,造出足夠出征倭國的海船。”

明初,大明建國的時候,元代所開的大運河,在山東境內一段的會通河,因黃河決堤而被淤泥給堵塞了。

當時從江南輸送到北平及遼東的軍餉,依賴於海運。便是由湯和負責督造海船。

後來便是靖海侯吳禎,在太倉小北門建立蘇州造船場,鑄造大型海運漕船。

不過吳禎洪武十二年就病逝了,追封海國公後,有因被追認為胡惟庸黨派,除爵。

海禁後,海船的鑄造逐漸就不是重心,轉而到生產河船方面。

現今出征倭國,便是要重新鑄造,全部鑄造肯定來不及,還是要將一些漕運的大船,改造成戰船使用,配上足夠的火炮。

……

朱英回到皇宮的時候,距離晚膳還差些時辰。

去禁衛訓練所在溜達了一圈,便回了坤寧宮。

就現在而言,老爺子沒給他什麽休息的時間,在坤寧宮的書房裏,無論朱英批閱多少,次日秉筆太監郭忠,都會貼心的幫其滿上。

所以一旦有空閑,朱英就會批閱奏章。

批閱奏章看似繁瑣,卻也是能夠最快了解到大明目前各地的基層情況。

按照現在的制度,奏章的上報,已經包含了哪怕是下縣的縣令。

每月,縣令都要上報自己縣城目前的情況,直接傳達到皇帝這裏。

大明有一千四百二十七個縣城。

這也就意味著,單單是正常的工作情況匯報,至少就有一千四百二十七份,這還僅僅只是縣令。

往上走的地方負責官員,都必須進行匯報。

且這些報上來的情況,若是朱元璋覺得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就會安排禦史過去巡查。

這便是為何,在洪武年間,朱元璋的權力影響如此之深,因為他的諭旨,是真正的到達了縣裏。

縣令能夠直接和皇帝溝通,在內心裏自然有更多的敬畏,在上奏縣城內的情況時,也不敢肆意描繪,畢竟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可是貧農出身。

對於百姓之事,指不定比縣令還要懂。

朱英才進書房,秉筆太監郭忠就遞來一份情報。

朱英打開一看,是關於燕王朱棣和晉王朱棡的情況。

燕王朱棣以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覺,然而殺戮百姓,堅壁清野之事,在情報裏寫得清清楚楚。

看完之後,朱英倒是沒有多大的感覺。

朱棣能夠有這般手段,他也不意外,畢竟就後世裏,這可是永樂大帝。

只是看完手裏,對於燕王和朱棣的一些用兵情況,還有軍隊的軍備,後勤,節制等等。

朱英突然就皺眉起來。

他現在就現在的大明而言,在戰爭上,行動的時間,是非常緩慢的。

就現在而言,針對於沿海倭寇,一切還剛剛開始。

按照時間推算,大量的倭寇應該已經聚集沿海了,而燕王和晉王這邊,除了部分軍隊,周邊的軍隊都還沒全部整合。

古代進軍,本來就緩慢得很,全靠士兵步行。

想到這裏,朱英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想法。

或許,可以將畜力軌道先修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