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3/3頁)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的統治下,還是屬於重武輕文的概念,多數武將對於文臣,也就那麽回事。

所以才會對親近文臣的朱允炆感官差了很多。

這些方面,朱元璋當然明白,若是在朱允炆上位前,才會大肆屠戮武將,不然僅僅一個藍玉案,也不至於誅連到一萬五千人。

即便是馮勝這般,連借口都不好找的名將,朱元璋最後都直接賜死了。

這也是為了保證孫子能夠把權力都集中到自己的手裏。

……

朱英在軍姿過後,就離開了。

剩下的交給從玄甲衛調來的教頭就好了。

今日的那一聲教頭們的大喊,當然是他暗中操作的,不過並非明說,只是暗示了一下兩個從玄甲衛調來的千戶總教頭。

能夠混到千戶,在人情世故這塊,一般也不會太差,些許暗示到位就可以了,直說就太掉份了。

要是兩個千戶沒明白朱英的意思,那也沒關系,換兩個能明白過來就好了。

離開皇宮,朱英先是去了一趟番薯種植所在。

番薯這邊還是很關鍵的,其實朱英本身不怎麽想來,畢竟番薯這些作物,無須過於上心,只是老爺子比較緊張,每日都摧朱英去看看。

生怕出了什麽變故,這可是關乎到大明日後千千萬百姓的活命問題。

巡視過後,便就是目前朱英最為關心的火藥司了。

火繩槍在朱英心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這是大明近期內,對外開擴的神器。

因為在朱英的心中,近五年內,除了倭國以外,其他地方都不可能大舉進軍,哪怕是倭國,將士的人數也會控制在三十萬左右。

而不是動輒就是五六十萬大軍。

整個大明加上屯田兵也就一百二十余萬,六十萬大軍可就是大明全國一半的兵力了。

打上一場,哪怕是贏了,那都是傷筋動骨,得不償失,損耗大明本身的國力。

在朱英的心中,戰爭便是政治的延續,無意義的戰爭打起來屬實沒有必要。

曾經歷史上的朱棣,舉六十萬大軍,五次親征蒙古,幾乎將朱元璋的家底都快給打光了,都還沒能打下來。

打個安南,都用了將近四十萬的大軍。

搞個整個大明的百姓那叫一個嗚呼哀哉,也就是後來朱高熾,朱瞻基給穩了一把休養生息,不然大明恐怕都要四處鬧騰農民起義了。

而有了火繩槍就不一樣,朱英完全可以發展小規模的行動。

比如上萬人的規模,對於大明來說還是很輕松的,沒有絲毫的壓力。

且有火繩槍的配合,萬人裏有個三千火銃兵,對於許多小國,簡直不要太過於輕松。

而且有火銃兵的加持,在海外貿易這塊,也能很有效的發展起來。

像是後世的殖民,資本主義的產生,朱英就準備遏制住,不是以民間的形式,而是以皇家商會,諸王分封的形式去搞。

最後引入到大明疆域中來。

像是曾經蒙古帝國統治過的疆域,大明理論上是屬於全部繼承,師出有名,完全可以敕封給諸多皇子皇孫嘛。

還能借此,將漢文化輸出全天下,對四海蠻夷,行教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