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咱這心裏呀,舒坦!(第2/3頁)

朱元璋一直觀察著大孫的神態,見此心中難免有些失望。

“這裏是咱晚上批奏章的地方,咱還記得每天晚上,咱就是在這裏批奏章,你呢,就是坐在那裏,拿著筆在上面作畫。”

“好多次咱沒注意,奏章就被大孫拿過去作畫了,可是害苦了當初上奏本的大臣。”

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

雖然知道那事不是自己幹的,朱英多少還是有些囧態,惹得朱元璋一陣大笑。

朱元璋回憶了一下,從書案後面的書架上,小心的抽出來一個盒子。

“這些,就是大孫你當時,給咱留下來的畫作,還有,還有你奶奶曾經給寫的啟蒙詩詞。”

朱元璋如同寶貝一般,小心的捧著,然後遞給朱英。

朱英接過木盒,放在書案上打開。

只見裏面是一張張,如同塗鴉一般的‘畫作’。還有十多章,一手娟秀字體的小二啟蒙詩詞。

這些詩詞,便就是馬皇後寫給當時朱雄英的。

當朱英翻看這些紙張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一張紙上面,似乎都有水滴的痕跡。

不難想象,在朱雄英和馬皇後離開後,多少個夜晚,朱元璋深夜捧著這些遺留下來的紙張,痛哭流涕。

這些紙張上的,哪裏是什麽水滴,分明就是朱元璋不知多少夜裏,留下來的思念。

看到這些,朱英不由有些動容,這等思念的程度,讓他感覺到有一種慚愧接受的感覺。

因為只有他自己明白,這些思念其實不是屬於他的,當時屬於真正的朱雄英。

然而看到老爺子寵溺的目光,朱英心中不由輕輕震動。

是莊周夢蝶,亦或是蝶夢莊周,這些已經不重要了。

“爺爺!”

此時,朱英心中感慨萬千,情不自禁的對老爺子道了一聲。

“好大孫。”

朱元璋聽到這聲爺爺,忍不住緊緊的抱住朱英。

他能夠感受到,大孫的這一聲爺爺,和以往的完全不同,飽含著真正的情感,便是代表著,朱英對自己,已經是完全的認同了。

被老爺子抱住,朱英沒有反抗,也摟住老爺子,輕聲說道:“爺爺,孫兒回來了,以後,孫兒會一直陪在爺爺身邊的。”

“好!好!好!”

朱元璋一連道了三個好字,這才依依不舍的放開大孫。

而後將木盒關上,放回原位。

“咱這除了書房,大孫小時候也來得少,到你奶奶那裏去,那裏才是大孫長大的地方,也是小時候呆得最多的地方。”

“或許到了那裏,大孫能想起一些往事。”

說到大妹子,朱元璋的心情,明顯就有一些難受起來,畢竟大妹子是陪伴了他大半生的人。

從一無所有,到如今的執掌天下,兩人便是如此相互扶持,一路走來。

其中的深厚的感情,已經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可以講述清楚。

朱英輕輕點頭,攙扶著老爺子,向著坤寧宮走去。

坤寧宮和乾清宮有很大的不同,這裏的布局有些類似於後花園。

不僅有涼亭,秋千,還有水池,各類花草綠植。

花草的種類繁多,從中可以看出,馬皇後對於花草也頗為喜愛。

朱英仔細看去,發現那水池並非死水,顯然是連通了其他水流,在坤寧宮這裏引入一個活水池,耗費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朱元璋指著水池說道:“這是咱在洪武八年的時候修繕的,之前原本在鳳陽那邊修建一個新的皇都,不過最終思慮過後,咱還是放棄了,倒是有些可惜。”

鳳陽皇都在洪武三年開始動土,三年後,城墻和基礎基本完成。

作為朱元璋的老家,又是新的皇都,自然對其無比重視,占地五十多平方公裏,是如今大明皇宮的八倍。

所用木材,為天下最好,甚至很多極為珍貴的木料,還是從朝貢國那裏運送而來。墻體的制作也相當講究,基石為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上砌大城磚,並雕刻圖案。

其布局,是嚴格沿著中軸線對稱。從南邊的鳳陽橋起,到正北門,這近七公裏的軸線兩側,嚴格對稱排列著諸多建築,體現著皇權至上。

同時,外城和禁垣之間,還次第分布著各種建築,近處為城隍廟、國子學、功臣廟等,遠處則有鼓樓和鐘樓,更是在映襯都城的壯闊。

護城河寬達七十余米。單看鐘樓,規制采用“九五開間”,這個在皇家的重要建築中,才會使用,而縱觀天下都城鐘樓無一超過。

就連這中懸的銅鐘,也比後來永樂年間鑄造的大鐘大上許多,哪怕到了後世,也屬於都城鐘樓之最。

除此之外,鼓樓也采用同樣規格,其花飾設計糅合了儒、釋、道三教,既繼承了宋、元的傳統,又有了明的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