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長孫殿下不簡單(第3/3頁)

首先,姚廣孝洪武十五年跟隨燕王的時候,洪武十年生的朱允炆才五歲。

誰會去效忠一個五歲的娃娃。

而現在太子朱標薨逝,姚廣孝已經跟隨燕王朱棣十年了。

這個時候就算是投靠朱允炆,朱允炆他敢要嘛?

這個選擇,從來就沒在姚廣孝的考慮中,或者說想都沒想過,即使他不要臉,朱允炆也不是他心中的明主。

朱允炆本身接受儒家教育長大,對於道佛不說排斥,也不會很親近。投靠過去也不見得會收留姚廣孝這個和尚。

姚廣孝的能力,在治理內政上,也是很不錯的。

曾經朱棣靖難成功後,姚廣孝便是負責遷都事宜,一手規劃後世紫禁城的布局。

而後在解縉編書失敗後又擔任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

尤其是《永樂大典》,這是他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最大貢獻。

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漸成頹勢之際,又擔起護教之責,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錄》,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畢竟姚廣孝去世的時候,已經是永樂十六年,他還幹了十六年的文臣。

朱棣征伐蒙古,姚廣孝都留在南京,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又奉命教導當時的太孫朱瞻基。

有姚廣孝在京師,京師就亂不起來。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朱高熾之子朱瞻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幾乎就是相當於姚廣孝的徒弟了。

姚廣孝去世的時候,朱瞻基也已經二十歲長大成人了。事實證明,朱瞻基所表現出來的才能,也沒讓姚廣孝失望。

畢竟陰陽家不是兵家。

陰陽二字,便是代表陰的能來,陽的自然也能來。

主要還是作為一手推動整個靖難之役的幕後黑手,更改大明皇室傳承,締造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一位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這個功績太過於誇張,成就傳奇。

所以才會對他有如此的印象,很容易被局限在陰陽家合縱連橫這塊上。

而忽略了他本身的才學。

“貧僧觀長孫殿下,長期遊走大明邊疆,麾下各族林立,自身文武雙全,定有征伐之心。”

“大明立國二十五載,國力日漸穩定。陛下突然調集大軍平倭,更是出動水師,其中當時受到長孫殿下的影響。”

姚廣孝,當然還是那個想證明自己的姚廣孝。

當他開始分析朱英的時候,他就發現,朱英此人不簡單。看似溫文爾雅,有儒家風範,實則對儒家典籍一概不知,反而擅長兵家謀略。

想到這裏,姚廣孝對錦衣衛喊道:“小哥,貧僧想要看些海外書籍,寺內第一藏經閣便有,有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