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朱英的震撼(第2/3頁)

朱元璋對於火器也是極度重視,制造火器的工匠,全都有著極高的待遇。

火藥司的地方極為偏僻,人跡罕至。

行至火藥司這邊,立即就有數十名騎兵前來排查。

為首的統領,下來查看過朱高熾的諭旨後,這才躬身退下。

再過數裏地,便到了火藥司的大門。

前方已經有太監等候,顯然是早就得到了消息。

“殿下,請隨臣往這邊走。”

朱高熾下了馬車,為首的太監立刻迎了上來,朝著朱高熾和朱英躬身作揖後說道。

朱英氣質非凡,雖然太監並不認識,但能夠來到火藥司的,絕非普通人。

這裏的嚴密程度,和孝陵衛是同一個等級。

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人過來,不僅僅是諭旨,還需要宮內的通傳。

過了大門,走了幾裏,就聽到敲打的聲音不絕於耳。

“不知道殿下是想從何處看起。”火藥司的太監恭聲問道。

朱高熾將目光轉向朱英,示意朱英回道。

朱英說道:“我等對於火藥司並不熟悉,還請公公介紹一番。”

太監聞言,開始講述起來。

火藥司占地面積很廣,足足有數百畝地。

其中火藥和火器的制作,全是單獨分開。

火藥司裏面的廠房,顯然和後世的區別很大,都是一個個單獨的房子,並且間距很長。

和常規的房子不同,並非完全的木質,更是用到如同城墻一般的糯米石灰漿,顯然是為了防止意外。

隨著太監的介紹和深入的觀看。

朱英心生震撼。

明初的火器制造能力,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這裏給他的感覺,就像是後世的科研機構一般。

不僅僅管理有序,規章制度極為完善,還有各類的跟火器有關,類似於研發中心的存在。

朱英想要撈工匠的心思,泡湯了。

火藥司聽上去好像是個衙門,實際上這裏完全相當於一個小城。

所有的工匠的吃穿用度,全部都在這裏,不得出去。

包括家屬,也都生活在此。

這裏還有專屬的教育機構,類似於學堂之類的存在,可以讓工匠的後代讀書識字。

其中最讓朱英感到震撼的,便是朱元璋對火器要求的嚴格。

每個工匠,都有自己的專屬記號,這個記號,在火藥司是備案的。

這就是說,這裏生產出來的每個火器,是由那個工匠制作,全部都能查出來。

如果在戰場上,出現了啞火,炸膛,就能尋著記號,直接追究到某位工匠身上。

輕則受刑,重則賜死,重大失誤者,族滅。

好家夥,聽到太監這麽一說,朱英頓時明白,難怪他們看到那些工匠,一個個精神專注,沒有絲毫懈怠。

原來根本的原因,竟是如此。

只有真真切切的在火藥司轉了一圈後,才能明白。

在大明明初,十四世紀這個年代,擁有這般精良的火器,到底意味著什麽。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降維打擊。

而且,這並非是初創,早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就下令規定:“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

也就是說,哪怕最基礎的常備軍,百人中也有十名火統兵,火器的配備最低已經達到百分之十。

一些特殊的精銳部隊,可能火器的配比已經達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程度。

在火器的制作上,更是讓朱英嘆為觀止。

其中的集束火箭,被稱為一窩蜂火器,從三連發的神機箭,到百連發的百虎齊奔,射程三百米,跟後世的機關槍,已經有了異曲同工之妙。

而這樣的火器,在現在的明軍早已經大規模使用。

就朱英手裏五千騎,對上大明的正規軍,還真就一點波浪都翻不起來。

朱英悲涼的發現,哪怕他安南開國成功。

想要達到如今火藥司這般規模,受到人口資源的限制,得舉全國之力,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功夫,可能還不止。

大明火器領先世界兩百年,唯有親眼看到,才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目前大明在火器方面無論是技術水平、創新觀念、戰術思想實踐等等都比較積極。

後世的影視中,那種明朝軍隊只有大刀長矛進行砍殺,完全是忽悠人的。

大明火器發展的多樣化,更是後世不少熱兵器的祖先。

艦對艦導彈(火龍出水)、火箭炮(佛郎機歐洲大炮改進)、半自動步槍(十眼銃)、連發手槍(拐子銃),以及古代地雷和水雷,還有燃燒瓶(萬人敵)。

更厲害的是結合了冷兵器的近身格鬥和熱兵器的遠程發射與一體,成為了大明精銳部隊的標準裝備。

從火藥司出來後,朱英的腦子還是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