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果決(第4/6頁)

年輕的將校們又坐不住了,結伴來找祝纓請戰。打頭的是金彪的兒子金大海,這小子因祖上的淵源,在祝纓面前常多說幾句憨話。比他爹金彪多讀了幾本書,可惜這上面沒有天份,依舊走了蔭職武將的路子。

金大海走到帳外,就聽到裏面祝纓的聲音在說:“都說我打仗不痛快,不純粹,好弄巧,他們懂個屁!軍國大事,沒有痛快的!

要學會配合,不能只憑將士用命。一說武將,就要與文臣對著講,其實不是的。文武應該是一體的,要配合得好,有奇效。當然,文、武各有各的利益,但有心人不應該只盯著一點。

要贏一場仗,兩面都不能少。都給我抄一抄孫子兵法吧,那個……你們抄起來不吃力。”

金大海聽不太明白,倒但也知道現在要沖過去生擒番主是沒戲了,灰溜溜地走了。

祝纓並不是沖他,是祝青雪與趙霽來打的小報告,告訴她,有人手癢坐不住了。王允直等人也在跟前,祝纓因而有此一論。

祝纓也微有郁悶,如果是鄭侯、冷侯在時,根本不用解釋這許多。但是這些年輕人、中年人,這些道理卻是欠缺的。他們中也有書讀得少的,還有怵讀書的,字認得都少,要吃透這一層就更難了。

王允直、施君雅這樣的人,道理他們能明白,但他們又是文臣,還不太接地氣,與武將、尤其是品級不高的將校很難說到一起。他們一張口,人家就嫌酸、嫌他們不知人間疾苦,面上客客氣氣的,實則聽不進去他們的說教。

還有些祖上有名將、現在領軍職的,是介乎二者之間的二半調子,於是哪邊都不如。

祝纓只好能教多少是多少。

但也不能讓兵士一直閑著,祝纓下令,自己的士兵居前,直面番兵。附近的援軍在她身後紮營,這樣可以防止對面趁援軍立足不穩的時候掩殺。

直到所有兵馬匯齊,祝纓才重新排布。

再讓劉昆寫一份給昆達赤的檄文,斥責一下:怎麽又是你?不是都說好了要講和的麽?你咋又來了?是不是欠削啊?

光想著趁別人家死了爹來占便宜,想沒想到自己也有兒子啊?你幾歲了?

每一個父親,都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權威,兒子們必須聽他的,沒有二心。不過吧,我聽說每個父親都希望兒子像自己,想想你當年幹過什麽吧,你兒子都像你,最像你了!

昆達赤大怒,也回罵:你一個沒有丈夫、沒有兒子的女人,先管好你自己吧!再說別人父子,你也沒後人!

祝纓直接回道:我有安南,你就要什麽都沒了。你的兒子未必聽你的,青君姓祝,只聽我的。

她這裏做著準備,昆達赤也沒閑著,他也重新調整,雙方對峙了起來。先是小摩擦,大小十余戰,互有勝負。祝纓開始集中力量,一點一點清除滲透入境的番兵,番兵也不再小股出動,都集中到昆達赤周圍。

終於,十一月裏,雙方大戰一場。

昆達赤兵作三路,也不沖城池去了,只想消滅掉城外的生力軍。祝纓的新兵也變成了老油子,頂住了對方的攻勢,祝纓中軍不動,自作誘餌。祝彤、林風埋伏,禁軍、西陲作兩翼。

雙方戰到一半開始下雪,最後雪堆得半尺厚,雙方才拆解開來。昆達赤沒有占到便宜,倒折許多兵馬。天氣又變得寒冷,他的士兵缺衣少食。祝纓這裏倒是準備充分,恨得昆達赤發誓,回去之後一定要把賣給祝纓厚皮禦寒的邊將給殺了。

然後是和談。

雙方的使者來回了數次,昆達赤這邊把責任都推給了胡使:我們本來是訂的盟約,朋友家裏有難,我是來幫忙的。胡使說,齊王是長子,我當然要維護齊王。沒想到他們包藏禍心,我最近才知道,原來你們的太後說齊王才是壞人,那我當然聽長輩的。

祝纓這裏,依舊數落昆達赤背信棄義,你自己數數,你都反悔過多少次了?!

雙方你來我往,昆達赤處最後說了:要不,我陪你在這兒等著看齊王和胡人?就大軍防著我?

雙方各退一步,昆達赤要求安南不與朝廷夾擊西番,祝纓要求昆達赤依舊稱臣,上表謝罪,再把胡使交給祝纓。

雙方又扯皮,眼見過年,昆達赤急了,才最終同意。

祝纓卻並未馬上向朝廷請示撤軍,而是親自坐鎮,看昆達赤大軍緩緩退去。直到次年初,傳來消息,昆達赤家自家又起了紛爭,她才搬師回朝。

……——

前前後後,近一年的時間,祝纓終於回來了!

陳放也松了一口氣:如今戶部尚書這活,真不是人幹的!兩處用兵燒錢,還不算國家日常的收支。終於,可以省支這一筆持續流失的錢糧了。

祝纓卻不能讓他太輕松,跟著祝纓一同回來的,還有撫恤與封賞的名單。祝纓做事,從不苛刻下屬,有過的必罰,有功的也必有相應的升賞。朝廷不同意,她會為下屬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