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春天(第2/3頁)

余清泉被調回,繼任的自然也就變成了鄭熹一系的舒炎。

陳放卻還不能馬上就赴任,他仍需將帶回來的方案與戶部、工部等處協商。江河渡口關津之類歸工部管,其他又與戶部相關,此外還涉及一些工匠的管理之類。陳放與祝纓敲定的備選方案有兩個:一、空中架數條鐵索,上面鋪上橋板,二、渡口。

兩個方案是無法同時開工的,因為預算不夠。各自境內的路歸各自修,預計兩到三年內把各自境內的路修好,最後在江邊會合。

這涉及到了具體的工程,經陳萌主持,各方又就方案吵了一個來月,最終敲定了第一個方案,鐵索橋。它不受江水暴漲的影響,不需要維護船只等,而且就一個路口,比較容易看守防範。渡口除了後續需要船只外,也因現有的地理條件也不合適。

等到驛路開通之後,如果有需要,再視情況開通渡口。

…………

方案定下,才是陳放的任命,他除了一個刺史的職務又兼了驛路開通的調度,因為驛路它其實是兩個部分——路、驛站,必須有一個人總攬。安南簡單,祝纓一個人說了就算,到了陳放身上,他就要不停地加一些額外的官職。

總算在正月裏,他的幾項任命都到手了,擇了個吉日便可赴任。與此同時,又移文到安南,通知了祝纓。

祝纓接到公文的時候已是二月初了,宿麥剛剛收完,春耕即將開始。祝纓召集了幕府僚屬,開會討論此事。

整個幕府都知道,祝纓是必要修這條驛路的,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傳閱著公文,再無聲地遞給下一個人,直到所有人都看完了,祝纓道:“都說說,有什麽想法。”

蘇喆道:“朝廷辦事,越來越慢了。不曉得他們能不能按時完工?別咱們這兒修好了,對面接不上。”

路丹青道:“那咱們也不算白幹,本來就想修路的。頂多最後一段先不修到底,觀望著?”

祝青君則說:“這一路上,還有幾處不大安全,我再帶兵把這一帶犁一遍。”

巫仁則小聲說:“他們選這個也不意外,可需要用到大量的鐵。安南就有鐵礦,可惜的是工匠不夠多,產出又要打造農具、兵器,勻給造橋的就少了,從現在就要開始攢了。”

項安也補充了一句:“工匠的手藝也不如京城的。這樣的鐵索,這般的長,又要承重,可不是一般手藝能行的。就是吉遠府,也沒這樣的匠人。縱有,一兩個恐怕也不夠使。不知道要怎麽湊夠人手。”

祝纓道:“這個好辦,青雪,擬個公文,管朝廷要。項安,準備好機靈的學徒,人來了就跟著學。”

項安趕緊答應了下來。

然後是祝青君說的清理地面,繼續“剿匪”,她一直承擔著這項任務,祝纓只說:“要快一些,這一段沿途,你也要盯一盯。”

最後是林風,他本是鎮守與西番交界的關口,今年輪換回來。別人在說話的時候他也在思考,人人都說自己擅長的,他想了半天,也憋出了一句:“那個……”

祝纓看了過去,林風猶猶豫豫地問:“雖然是修橋,是這個也算‘邊關’是不是?是不是也得修個關卡什麽的?”

蘇喆有點驚訝地說:“行啊!這都想到了。”

這條新驛路除了作為官道之外,安南方面也是有意將之作為一條商路的。既是商路,就會收稅,設卡是應有之義。但林風提到了“邊關”,就有防範朝廷的意思,這是他以前很少會考慮的問題。

祝纓微笑點頭:“不錯,到時候連橋帶關一起修。”

林風也露出一個笑來,這個會他開得挺有成就感。散會後,他的話也多了起來,所有人裏,他與蘇喆最熟,兩人一同往外走。林風先感謝了一下自己在邊關的時候蘇喆幫他照看家人,蘇喆道:“什麽話?我不但與你熟,同你媳婦也是親戚呢!”

她們這些舊頭人家,事實上也是“門當戶對”的,不同寨子頭人之間也通婚,蘇喆與林風的妻子認真論起來,也能攀上關系。不過頭人間的親戚關系,在以前也不影響互相抓了祭天就是了。

林風聽了,也只一笑,又問:“怎麽不見阿晟?難道他出去剿匪了?今天沒看到祝新樂,難道不是他?”

蘇喆道:“春天啦,舅舅叫他回家討媳婦兒了。”

“說的哪家的姑娘?”

“不知道呀,看他能唱得過誰吧。”蘇喆說著,笑了起來。他們這些人,習俗也漸改,以前就是唱歌、看對眼了、父母再出面把婚事做實。後來有了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傾向。近來又有“自己找”的意思了。

林風道:“他好久不唱歌了吧?”

“咱們都不大唱了,管他呢,他還不老,現練也來得及。而且,現在的姑娘,也不一定非要他會唱歌呢,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