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明白(第2/3頁)

蘇喆更明白了,祝纓是不願意再過多的分出利益了。梧州如今的態勢,蘇喆也是明白的,祝纓這個刺史,手上握有的東西並不多,政令不能約束各縣。在這個前提下,祝纓只要自己能應付得來的事、獨自吞並的敵人,就不會再招呼各縣一起動手,然後還要再助長各縣的實力。

而且,至少路果、喜金家是真的不能打。誰打獵也不想帶個射不準還要驚走獵物,最後還要分肉吃的蠢夥伴。

剛才那種難受的感覺,看來並不只是自己立場的問題,是祝纓與五縣也有些疏遠了。

蘇喆心中有難過,也有些想責問,委屈的情緒頂了上來,想張口卻組織不出合適的語言來。要說恩義,祝纓以往委實沒有虧待過他們。但是之前合作得好好的,突然就不一起玩了,還是很委屈。

蘇喆卻不是個知難而退的人,哪怕不帶別人,自己也不能被拋下吧?林風也沒瞧見在府裏,沿途也不曾見,憑什麽他能跟著呢?

蘇喆仍不放棄地說:“姥,我願意出力,阿媽和我也需要再多一兩個寨子安置舅舅們。我願意憑力氣掙這一份。”

“你阿媽還在操心你舅舅?”

“您的城池是新建,平地起樓,隨著心意規劃。阿媽和我接手的是舊房子,改建還要不傷著舊梁柱,種種麻煩不敢直言。舅舅們老資歷,哥哥們也不大頂用,阿媽很是頭疼。”蘇喆說的“哥哥”都是舅家表哥。

祝纓道:“他們要是英明神武了,你阿媽才更要頭疼。”

蘇喆承認了:“我與阿媽,血脈親人之中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頂多加上以後我自己生的孩子。”

“土地一共就這麽多,你也要、他也要,子又有子、子又有孫,你舅舅們的孫子加起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吧?都要安排?兼並的結果是什麽?”

這個問題,祝纓在二十年前曾與王雲鶴等人因為福祿縣、梧州經商的事情討論過。祝纓當時給的理由並非出於搪塞,而是認真思考過的。結論是,得給沒了土地的普通人一條活路,不然就等著人掀桌吧。

到了現在,她更有一種想法:接下來,連土地也是不想只“分封”給少數的一些人。對這些人,可以給錢、給糧,那些都是細枝末節,土地、人口是有“出息”的,是“根本”,是能生出錢來的東西,不能給。

蘇喆道:“我們也想過,您既然開了科考,讓他們選官,可他們能選上的沒幾個。”

祝纓道:“不忍心?”

蘇喆張了張口,她倒不是不忍心,而是:“大舅舅也有寨子,他說不能不管的,要與阿媽一同分擔。阿公阿婆已經過世了,阿媽說,至親沒幾個了……”

祝纓道:“你不能讓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再想著改弦易張,你既然來了,就先住下歇息。你阿媽那裏,我會給她去信的。”

“是。”蘇喆小心地告辭了。

出門就遇到趙蘇挾著一疊公文過來,蘇喆急急地叫了一聲:“舅。”

趙蘇道:“機靈鬼,又聞著味兒了?”

蘇喆苦笑道:“越聞越餓。”

趙蘇道:“怎麽想不明白呢?魚與熊掌,什麽時候能夠兼得了?既要又要,你拿得住?要麽,走老路,別眼饞其他的。羈縻本就是各自為戰,除非生死大事,姥以後做什麽,不是非得帶上幾個祖宗。

要麽走新路,得到更多的機會,當然也得失去一些以前穩有的東西。總要付出些代價。”

這個代價,就是得聽刺史府的,興許還得交出阿蘇縣的治理之權。以祝纓的作風,可能不會收回阿蘇縣,而是任命蘇喆母女繼續做縣令,即在人事任命上設卡拿捏。接下來必然是逐步的收權,這個過程可能快也可能慢。

此外一個很大的擔憂就是,祝纓的繼承人問題。祝纓可以做到公平、公道,下一個人會不會好大喜功?上來就要把所有權柄收回?那到時候她們母女就血本無歸了!

但是現在,這事兒不由她做主。

蘇喆道:“我明白的。”

趙蘇知道她的難處,說了一句:“你再好好想想。”就轉進了書房。

……

祝纓已經聽到他們在門口低語,說的什麽沒聽清,但能夠猜個幾分。

她說:“幫我約一下小妹吧,有些事兒,我也得跟她聊聊了。”

“好,”趙蘇說,“制錢範的匠人,尋著好的了。”

“怎麽說?”

“幫著造□□,被拿了,因不是主謀,故而只被流放了三千裏,就放到了福祿縣。”

懂了,當年她在福祿縣的時候,也沒少在流放犯裏找人才。

祝纓道:“養著他!先不要動!等到銅礦到手,再說。”

趙蘇道:“是。姥,小妹一向聰明,您要約見她也是一件好事,免得她將一些猜測告訴了其他幾家。那幾家雖然也有蠢人,也確實有勢力。我的私心,小妹與咱們一路最好,不能的話,還請您保全她。她一向識時務,只要第一戰咱們打贏了,能再設兩縣,勢力就能勉強抗衡其他幾縣。到時候挾大勝之勢、人口眾多、地域廣闊,他們便是有些小心思也都自然而然地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