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巡回(第2/3頁)

路丹青就嘲笑她:“這裏就一條驛路。”

“這條路今年補路還是我主持的呢!”蘇喆場起了下巴。又絮絮地說著原來是有路的,但是都不太好,她重新取直、翻新了沿途的四處驛站。

她們一路上又遇到一隊送鹽往外的車,祝纓跳下馬來,將馬、車、人都打是了一番,再與押運的土兵說話。這些土兵中有認得她的,叫一聲:“大人!”也有跟著蘇喆混叫“姥”的。他們一部分是別業土兵,一部分是阿蘇家的衛兵。

祝纓又問了他們些詳情,諸如一次運多少鹽、頻率、辛苦不辛苦、安全不安全、都送到哪兒、如何交割等等。

土兵解答了之後,祝纓請他們喝茶吃飯——梧州的制度有一部分是借鑒的朝廷成規。土兵押送鹽算公務,也有配給。但是普通的土兵配給規格並不高,祝纓笑眯眯地給他們加了菜。在他們吃得開懷的時候,突然問道:“有人在中間揩油的吧?”

“噗——”一個小兵一口飯噴了出去!

祝纓仍然笑眯眯地:“來,咱們仔細聊一聊。”

與她聊天要耗時間,祝纓臨別的時候寫了個條子給了為首的小頭領:“拿著這個去,不算你們失職。”

蘇喆等人也聽到了剛才土兵們的話,中飽私囊這種事是不可避免的。祝纓自己從大理寺開始,也少不得幹一些類似的勾當、孝敬上官、補貼一點家用。蘇喆卻有些擔心,她小聲地對祝纓說:“哪、哪裏不免都有一些偷奸耍滑的人,鹽場在我們家,我們有失察之過。這一回過去,一定嚴辦。”

路丹青、巫仁更單純一點,已經開始氣憤了。

祝纓道:“莫急,先看看灶戶。”

“誒?”

“種田,農夫農婦是根本,煮鹽,灶戶是根本。不傷根本,怎麽都好說,如果瞞上欺下,呵呵。”

蘇喆搖頭道:“不對,如果只瞞上、不欺下,豈不是更糟糕?我以前看她是個好人,沒想到這樣奸詐!”

路丹青道:“怎麽會……哦!”

只有巫仁還懵著,祝纓嘆息一聲:“走吧。”

一行人到了鹽場,分管鹽場的是個三十上下的女子,皮膚黝黑,五官端正,個頭雖然不高,整個人卻透著點精明強幹的味道。她一身藍衣繡著紅花,行動起來腕間五、六支銀鐲子叮當作響。

上前先認出蘇喆,叫一聲:“小妹。”她還是阿蘇家的族人。

蘇喆的表情不太好,板著臉給她介紹了祝纓等人,又對祝纓說:“她叫孔雀。”

孔雀對祝纓熱情地叫了一聲:“姥!”又自稱也曾到學校學習過,不過那個時候祝纓已經不在梧州了。

祝纓點點頭,四下張望,道:“不錯。”

孔雀先帶她們去安置,在這裏,她有一處兩進院落,都騰出來給祝纓等人居住,祝纓問道:“那你住哪兒?”

孔雀微笑道:“那邊有客房,偶爾也有商人過來,就住那裏,家具被褥一應俱全的。”

祝纓不再推辭,蘇喆卻悄悄把孔雀拉到一邊,低聲詢問:“你都幹了什麽?”

孔雀微訝:“什麽?”

蘇喆冷笑一聲:“你就裝吧。”不再多問。

待祝纓等人都安頓下來,蘇喆親自打頭,要查鹽場的賬目。查賬這個事兒,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幹的,沒有祝纓發話,巫仁是不會動的,蘇喆眼巴巴地瞅著祝纓,祝纓道:“先看一看鹽場。”

她看到了一大片各色的鹽田,實是此生第一次見到的景致。海水被依次放到一塊一塊的長方形的淺池裏,形成不同的顏色。不遠處有一排房屋,煙囪裏向外冒著煙。一些粗鹽就簡單地堆放在露天。

孔雀介紹道:“這些是粗鹽,有泥沙。想要好鹽,還要將它溶了,濾去泥沙,再熬煮。精鹽放在那邊的庫房。”

祝纓巡視完了,孔雀又主動奉上了賬簿,庫房的門也沒鎖,隨便怎麽查。祝纓對巫仁點了點頭,巫仁頓時來了精神,一路長途看風景,累一點她不介意,一旦到了有生人的地方,巫仁渾身不得勁兒。蘇喆又因自家族人孔雀辦事被告了狀,正不自在,巫仁最怕這種人情世故。

一聽有活幹,巫仁仿佛解脫了一般,上前就接過了賬簿。

她不但會盤賬,盤庫也懂一些。祝纓等人就在鹽場住下,祝纓又與灶戶聊天。起初,灶戶們嘴也嚴,只會見面磕頭、當面頭問好奉承。祝纓住了三天,從這裏的小孩兒、婦女起,慢慢讓灶戶放下戒心,灶戶方才稀裏糊塗地願意與她說話了。說話的時候仍然警惕,祝纓少不得拿出坑蒙拐騙的手段,從關心他們的家庭入手,漸漸令人放下戒心。

這裏有不少灶戶是祝纓從鹽州設法弄過來的,眾人知道她是誰,卻還不知道她是個女人。分明之後也都驚詫:“大人竟然是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