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蠶食(第2/3頁)

“她在蠶食道義禮法!”冼敬說,“便是科考,也該考經史律令。否則何以教化?”

陳萌道:“朝上多的是經史考出來的,開疆拓土、利國利民的事兒幹他們了多少?”

鄭熹對皇帝道:“陛下,梧州眼下是不足為懼,陛下想要興兵,倒也不是不行。這場仗也未必會輸,只不過是南方震動,一時難以恢復元氣、應付其他罷了。

整個梧州值得忌憚的只有她一個人。其余人或有偏才,卻難以執掌一州。梧州各縣又是羈縻。

她已經四十三……四,四十四了,還能鬧騰幾年?蠶食禮法道義?她能做多少?屆時她一倒,群龍無首,再難成氣候。縱朝廷不以之為編戶,料也難以翻以風浪了,兵不血刃,便可換一地安寧。何樂而不為?就是不時生點氣,也傷不著朝廷。”

冼敬道:“那現在呢?勿以惡小而寬縱!”

陳萌道:“唯今之計,不若行文提點於她,讓她專心西向。”

這一回,他們連使者也不想派了,派使者也動搖不了她,沒意思。意思意思地去一封公文,讓她老實一點——雖然也未必會聽。但是朝廷就是這麽個情況,丞相有一點公心就不會想輕易對梧州用兵。生氣是真的生氣,理智仍在。

鄭熹回府之後仍然帶著氣,將溫嶽、姚辰英等人叫到府上商議此事。溫嶽大吃一驚:“您想對她做什麽?萬不可輕舉妄動!”

鄭熹沒好氣地說:“我像是那麽輕佻的人嗎?”

姚辰英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幸虧她也不是什麽輕佻的人。”

鄭熹看著這個表弟,表弟也不怕他,悠悠地道:“還願意為朝廷包夾西番,而不是與丁番聯手……”

“夠了!”鄭熹背上冒汗,他知道,姚辰英說的並不是不可能。一時之間,他又懷疑自己這麽縱容是不是做錯了,要不要趁她還沒有成氣候就……

溫嶽道:“幸虧、幸虧。軍中多有她曾經的部將,真要……恐怕……哪怕讓她孤身逃到西番,也是大患。”

鄭熹切齒道:“她最好一路向西,不要回頭!”

……——

祝纓在往南。

原本,林風來了,蘇晟、金羽、路丹青也陸續趕到,只有蘇喆和郎睿要繼承家業,祝纓也希望他們先在本家寨子裏熟悉情況。

才將林、蘇、金、路四人分任各領一支百人隊試訓,祝纓又親自請了侯五出山從旁協助。如果幹得好了,接著輪訓下一波,讓壯丁可以抽空農閑時得到訓練。如此三年下來,便能有一支數目足夠的土兵可用。

武事安排好了,她又著手制定科考的細則。

定制,三年一考,層層選拔。縣裏選,到州裏考。考完了,再學習、實習,通過了,正式授官。

三年,正好是規劃裏拿下西卡的時間。這裏拿下,派出這一批已經練習了三年的人。有了空缺,再考下一輪,又有新鮮的人才進來,接著教、接著練。

下一輪西拓,差不多也是三年左右。如此往復,節奏上也合拍。三、四輪之後,她估計也能與西番接壤了,時間也過去十年左右了。再整合,設節度,將官職梳理,招考下一輪。建設的時候是需要增加職位的。

都說七十是古稀,實際上大部分人活不到這個年紀,差一點的五十來歲死了就不算“夭折”。又有空缺了。

考場的紀律、考試的評分,這些都是她做熟了的,提筆就來。

寫完了之後覺得很滿意,趙蘇等人也挑不出毛病來,提建議也顯多余,都默認了她的策略。唯趙蘇提出的:“學校的課業仍然太淺顯了,要逐次加深難度。”得到了祝纓的首肯。

一切正在順利的時候,阿蘇縣卻來了訃聞,一共兩件,一件是給祝纓的,一件是給蘇晟的,說的都是同一件事——蘇鳴鸞的母親、蘇晟的祖母,去世了。

路丹青忙說:“我也要去吊唁!”

她是路果的女兒,路果又是蘇鳴鸞的舅舅,死了的是她的姑母。

祝纓便將山城托付給趙蘇,自己帶著蘇、路二人往阿蘇縣去參加葬禮。張仙姑也想去,花姐不放心,陪伴張仙姑同往。祝纓想了一下,道:“那讓巫仁也跟我來吧。項安,你也看家。”

“誒?”巫仁沒明所以,“我、我不是親戚呀。”

“跟我走。”祝纓說,正好,順便去鹽場看一看。

巫仁雖然摸不著頭腦,仍然聽話地跟著走了。從山城到阿蘇縣家的路修得不錯,比外面的驛路窄一些,但也平坦、結實,路面鋪得很厚,每過三十裏就有一個小小的驛站院子。一行人走一程、歇一程,第二天到了阿蘇寨。

寨子裏已經哭聲一片了,人人都念著老太太的好,兒女們哭得尤其淒慘。

女兒能幹,樣樣打理得好,老太太雖然心疼兒子,確實不曾操過什麽心。後來長子也有了寨子,就更省心了。近來其他兒子也有分得寨子的。雖然也有子孫還沒有得那麽大的家業,但是看到女兒沒有不管兄弟,老太太總算是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