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宏願(第2/3頁)

奏本寫得很客氣,寫自己要修路連通外界、接收邸報等加強與山外的聯系,同時申請設立甘縣,當然也算羈縻縣。但這個羈縻縣與其他幾個縣不一樣,它的縣令不是世襲,而是梧州刺史——也就是祝纓選定,她選,朝廷就給任命。她要換,就給朝廷說一聲,朝廷再給新人發新任命。

即,聽她的。

這樣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教化”新附之地,免得一直羈縻。她最終的目的,是編戶為民,設為正式的州縣。甘縣處於一種由羈縻向正式縣治過渡的階段。

陳枚接過了奏本,又問祝纓:“您說的姚尚書的事,有應對之法嗎?”

祝纓道:“那就要看朝中諸公了。無論要做什麽,都不要首鼠兩端,朝秦暮楚,否則哪一樣都做不好。”

陳枚也記下了,又問祝纓還有沒有別的話或信要捎,祝纓道:“能做的我都做了。”

陳枚道:“可惜,朝中再沒有您這樣的人了。”

祝纓沒有對這句話作出回應,而是說:“路上小心,替我向你父母問好。你哥哥外任鹽州,你雖則隨我出征,卻不曾任過親民官,這一課,你得補上。”

陳枚唯唯,心道:這一年我已經跑了兩趟梧州了,如果留在京城都幹這個,我還不如跑路!

陳枚不知道的是,這一年,他注定還要跑第三趟。此時,他正從祝府往客館走,撞上巫仁帶著幾個人擡著一箱子的紙張文具也要往府外去。巫仁用力抿住了嘴,對他拱了一拱手,陳枚也拱了拱手,巫仁松了口氣。

陳枚心道:我長得很醜嗎?怎麽這副表情?

巫仁低聲催促著幾個書吏:“快點兒,拿到學校去!”

陳枚快走兩步,故意搭話:“娘子這是要去做什麽?”

“準備考場。”巫仁小聲說。

“考場?”陳枚驚訝了,他在祝縣也轉悠,祝縣學校的水平……還能考啥?

巫仁深吸一口氣,說得又快又響:“對!本州官吏要考試錄取的!京城能考,梧州當然也能!朝廷又沒有不許考試!”

陳枚嚇了一跳:“我就問問……”

巫仁說:“哦。走了!”帶人匆匆離去。

留下陳枚摸著自己的後腦勺:巫娘子神神叨叨的。

…………

陳枚很快準備好,次日下山,祝青君與路丹青等人已去甘縣,由趙蘇送他。

祝纓將他們送到城門口,看他們走遠了才折回。各縣的縣令們也各自回家去了,蘇鳴鸞母女有心事,稍晚半日動身,準備與祝纓聊一聊。回到府中正想怎麽開口,祝纓卻說:“小妹,我正有事要同你們講。”

蘇鳴鸞頭皮一緊,問道:“不知是什麽事?”

“鹽。”祝纓說。

梧州的鹽是祝纓一直掛心的事,如今產量基本穩定,不但能夠供給梧州,還能有盈余出去賣。鹽的事,最早也是在祝纓的授意下,由蘇鳴鸞與花姐操辦的。花姐離得遠,阿蘇縣往南探索,摸到了海邊。

其後祝纓尋到善於制鹽的灶戶,蘇鳴鸞又出人出力,才有了現在的規模。也因此,蘇鳴鸞能夠從鹽場中多得一分。

她問:“您要怎麽辦呢?”

祝纓道:“增產、官賣。梧州人自己要吃鹽,這幾個月我瞧見鹽價仍有些高,各家也不大舍得吃鹽,還是產得少了。以後梧州越來越大,人口會越來越多,需要的鹽會更多,產出必須增加。

至於官賣……四處都要用到錢,山裏人已經夠苦的了,要他們服役、打仗,交租,不宜再加稅。把鹽賣出去,倒是個不錯的主意。這樣一來,稅也沒加,錢也有了。先前阿蘇縣多得一分,依舊還是多得一分。

你怎麽看?”

鹽場的地方都是祝纓在地圖上瞎畫畫給阿蘇縣的,但它確實是在人家轄內,得跟蘇鳴鸞商議。

蘇鳴鸞知道祝纓有一個“宏願”,是把鹽價打下來,讓梧州人人都能吃得上鹽。眼見她前腳把藝甘家滅了,反手又把各家分得的寨子攏了回來成了個縣,手段狡猾又絲滑。一回頭,她竟然沒忘“宏願”。

蘇鳴鸞道:“我當然是願意的。”

“那就這樣?詳細的章程,等趙蘇回來,再細談。”

“好。”

蘇喆等兩人聊完了,才插了一句:“姥,您以後是要往西開拓麽?”

祝纓道:“當然。”

蘇喆問道:“新開拓的地方,沒有人鎮守是不行的,地方越大,離得越遠,越不容易管制。想要教化,您就會更向西用心,那我離您就遠了,您離我也會越來越遠了。那我們,怎麽辦?”

祝纓反問道:“你覺得呢?”

蘇喆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鞋尖,回到寨子裏之後,她的裝扮也改了一些,鞋子的式樣是阿蘇家的慣用繡紋,繡著鮮艷的花兒。

她擡起頭來,說:“我想得不是很明白,祖宗的基業,不能輕易放棄,但是想得到什麽,就得付出另一些。就像朝廷裏的官員,他想要做天下的大官,就不能在家鄉做地方官。我,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