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燒尾(第2/4頁)

鄭熹依舊不太在意,輕聲說:“那又如何?凡事總有個規矩。休說如今,當年怎麽力保先帝的?”

祝纓點頭道:“我想也是。”

鄭熹道:“不說這些無關緊要的了,你呢?如今你……”他把祝纓重新打量一番,“功成名就,該承擔起責任了。如今這個政事堂,嘖!”

他的鼻子皺了一皺,像是聞到了隔夜的餿飯一般。

祝纓搖頭道:“政事堂也還可以,您再不久也就回去了,依舊有人主持大局。”

“我是說你,資歷也夠了,功勞也夠了,難道你還不敢想一想宣麻拜相的事兒?這可不像你了。”

祝纓雙手一攤:“天時地利人和,還得看別人怎麽想,話也不敢說太滿。”

“那就差不多了,陳大必是願意的,我這一卦再也不會錯的。不要擔心冼敬,竇相那裏,我會講,他現在是巴不得有個人進政事堂,他好休致。你怎麽想?”鄭熹說著,認真地看著祝纓。

祝纓道:“我不挑活。”

鄭熹放聲大笑:“你呀!!!好吧,這活兒,你打算怎麽辦?”

“先把姚辰英調到京裏來,這麽些年,您還藏著這麽個寶貝呢?”

“嗯?怎麽突然說到他了?”

祝纓認真地說:“非常好。戶部交給他,您是能夠放心的。”

鄭熹奇道:“這麽些人,少有誰能得你如此考語。”

“能不能幹,一眼就能分辨出來,一眼看不出來,再多看一眼他怎麽幹活兒,也就差不多了。他行,是個明白人。”

鄭熹道:“我們以武勛起家,後來太平了,我也習慣了這仕途,他卻是打小就不愛弓馬,惹他父母生氣。”

“不愛什麽不打緊,能幹好什麽才要緊。”

鄭熹點點頭,又問起這次議功的事。祝纓道:“正要說,奏本已經遞上去了,能有八分準。這次不比上回,不敢邀功太過。”

“京中這半年等得著實心焦。”鄭熹做了個手勢,沒讓她把話說

“我尋思著,職位不在乎太高,但要有機會做些實事。打鐵還要自身硬,不磨煉,長不出真本事。根紮牢了,以後才能好好長個兒。我想,把路丹青、金羽他們放到禁軍,您看怎麽樣?”

鄭熹對鄭川道:“聽到了?明年你還接著去地方上。”

鄭川躬身道:“是。”

鄭熹才對祝纓說:“路丹青是個婦道人家。”

祝纓道:“對呀,婦道人家才好,就像蘇鳴鸞母女,她們依靠不了別人。要不是別無可依,當年羈縻哪有那麽容易?當時我手上可沒有一個兵,可不是威服別人的。”

鄭熹想了一下,道:“也罷,女人家進出後宮確實更方便些。聽說,自打有了蘇喆,禮部與後宮的事兒就通暢多了。”

“那是因為那些都是受氣的差使,都推給她了。換個得意的事兒,您再瞧有沒有人搶。”

鄭熹笑道:“安仁公主以後也威風不起來啦。”

“這您看走眼了,她前陣兒才給孩子臉子看呢。多大的人了,兒子、孫女兒愁得跟什麽似的,她還是我行我素。都說兒女是債,我看是別人上輩子欠了她的。”

鄭熹又笑:“咱們可不欠她的,再過份,可不值得再忍讓了。留意分寸啊。”

“好嘞。”

“他舅舅還提起,你帶走楊靜的學生,怎麽樣了?”

“留在當地吧,”祝纓說,“換到別的地方又得重頭開始,說不定還要陷入泥沼。那就可惜了。與西番日後恐怕還有得磨,西陲得穩固。年輕人,吃得了苦,又有幹勁兒,可以。”

鄭熹取笑道:“這就有宰相風範了。”

“您又取笑我了,我是遇到事兒了想辦法,不過如此。”

此後兩人說的就輕松了,鄭熹又留祝纓吃了午飯,然後祝纓才告辭:“我得回家收拾淘氣孩子了。”

鄭熹道:“莫要太嚴厲,對趙蘇嚴厲些還罷了,林風,不出格就別逼他,逼不出來,你還要白惹氣。”

“哎。”

……

祝纓壓根兒就沒打算跟林風置氣,她在教導學生方面本就不在行。

她回到家中時,蘇喆已經回來了,告知她:“兩張拜帖都送到了,陳府是他們家二郎收的帖子,竇府是夫人收的帖子,都說恭候大駕。雪娘……”

“嗯?”

“說是歌伎,其實從她母親起就是在冊的官妓。後面放良了,又沒別的營生,就依舊開門做這個。林風被他的那些狐朋狗帶過去一次,此後就常去了,兩人談得來。林風在她身上花了不少錢,但不敢把她帶回家。那事兒倒也不怪林風,姓嚴的太不是東西了,要我說,打得好。就是太笨了。”

祝纓道:“你再拿我一張帖子,去京兆府,討一紙文書,開脫了她全家吧。”

“那她們沒個生計,保不齊以後還要重操舊業的,您在姚京兆這兒的情面,就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