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又來(第2/4頁)

李援扼腕!下手慢了!

誰帶出來的像誰,趙蘇跟在祝纓身邊這麽多年,頗得幾分真傳,有這麽個人在手下,幹事會輕松許多的。

李援悻悻地帶人去幹十年如一日的枯燥工作,哎,進入二月了,得準備春耕呀!是個細碎繁瑣的活兒。

葉登卻笑吟吟,對趙蘇道:“咱們也去忙吧。”

戶部也是有經驗的,凡死了皇帝,戶部要幹的幾樣都是有數的,現在又不讓他一次把所有事情的方案都弄好,葉登就相當輕松了。帶著趙蘇,先揀出上次配合施鯤的舊档,抄出前期需要調撥的,再翻出個公文,行文給有司,詢問太後宮室修葺情況。再行文給禮部,詢問大典等準備情況。

第一項還需要他預估個總數,後面則等到其他地方回了公文也不遲。

很快,他就把幾份公文擺到了祝纓的案頭:“他們必會多要的!”

祝纓道:“知道了,我親自去政事堂說去,不會予取予求的。”

葉登放心地離開了,趙蘇趁勢留了下來。祝纓問道:“怎麽了?”

趙蘇也問了一個與蘇喆一樣的問題:“您會怎麽樣?鄭相公提前回來了,冼詹事都拜相了,姚尚書也回來了,您呢?”

祝纓失笑:“我還想怎麽樣啊?誰告訴你,他們幾個都安排好了的?”

趙蘇道:“他們必是要爭的,貪心不足嘛。等他們爭起來,您夾在中間肯定不會好受的。不趁現在多多壯大,讓他們不能拿您作筏子,將來有得苦頭吃呢。”

他這幾天不免有點心浮氣躁,這次與上次不一樣,上一次,四十年的皇帝死了,他也不覺得慌,當時的朝廷,多穩呀!現在呢?誰也不會想到,才過了六年,朝廷的變化竟會如此之大!

祝纓道:“那也有我。”

趙蘇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可也太累了。天子……”這皇帝當太子的時候看著就毛毛躁躁的,趙蘇不是特別看好。

祝纓道:“那你就多為我分擔一些。”

哪知趙蘇竟十分認真地答應了:“是。”

祝纓道:“去吧,這幾天我少不得與他們打擂台,家裏的事你與小妹她們多留意。”

“是。”趙蘇嚴肅地應下了,對祝纓深深一揖,轉身離開。

祝纓將公文審了一遍才發出去,然後拿著營建山陵的那一份預算去了政事堂。

……

政事堂的氣氛安靜而壓抑,裏面有不少哭完靈繼續辦公務的人,大家的臉色都不太健康。

哭的。

裏面的人也透著一點不安,瞧瞧這都是什麽人!陳相公脾氣不錯,就是碎碎叨叨的。鄭相公與冼相公是不對付的,一天別八回苗頭,看著也沒有臉紅脖子粗,但是一不小心就聽不懂他們的機鋒。

竇相公火急火燎,走在他的身邊都怕自己被他的火星子崩著了。

還有一個李相公,發去營建山陵了。營建山陵也是個丞相啊!他還喜歡過問許多事,每件事他都不太懂,還要問。

上頭是這麽四個人,想投機的聰明人都要掂量掂量——人家各有各的班底,卷進去容易成炮灰呀!

瞧,這又來一個……哦,是祝尚書,那倒不是炮灰了。

祝纓在政事堂裏熟人不少,今天過來,大家也同她作個揖、抱個拳之類的,但目光都變得謹慎了。

政事堂裏最天真的一個孩子,還不知道這朝廷的厲害,好心在路過的時候對祝纓說了一句:“相公們在吵架。”

祝纓道:“是麽?那我等他們吵完。”

她說得輕松,看得這一身青袍的年輕官員也跟著笑了一下。

祝纓踱到窗外,就聽裏面鄭熹與冼敬在爭執。起因是新君登基要起草各種詔書、大典要起草種種文稿,此外還有許多的文字工作要做。

劉松年一走不回頭,陳萌提議讓楊靜來起草最主要的幾份,得到了一致的同意。李丞相想給先帝寫祭文,這事兒又被新君給駁回了,讓找個文學之士來寫,楊靜又添了一個任務。

冼敬於是說,如此一來,細碎的文字就不能讓楊靜再承擔了,他認為可以把余清泉給召回來。

鄭熹聽了也不反對,因為他也要把柴令遠給重新召回來。

要召柴令遠,冼敬先不提他自己的弟弟冼玉京,又把幾個被踢出京城的官員也要召回。

於是你也召、我也召,你加碼、我也加碼,聽得旁邊的陳萌一張臉變得綠油油的。陳萌四處一看,竇朋還不在。竇朋是政事堂裏資歷最老的,現在正跟新君解說國家大政。

陳萌忍無可忍:“你們二位,能讓吏部過兩天安生日子嗎?!”

祝纓聽的時候,陳萌正在以一敵二,他細數這兩個人要召回來的人選:“降黜皆有因!又無尺寸之功,如何再召回中樞?簡直是視朝廷法度為兒戲!不行!”

冼敬道:“這是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