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四十(第2/3頁)

不過倒提醒了祝纓,林風也二十好幾了,該寫封信給他親爹問一下,山雀嶽父家對林風的婚事有什麽安排了。

跟在她身邊的人,要麽不結婚,要麽結婚晚,細細一數,連隨從年紀都不小了,這在眼前已經是一個大問題了。

祝纓又扯過了信箋,給山雀嶽父寫了封信。

接著,祝纓叫過祝文和祝銀兩個人,問他們二人,府中男女,可有願意婚配,且有計劃成立家庭的。如果有,可以報給她,她給他們主持婚禮。

二人露出一點放心的樣子來,他們跟在祝纓身邊,卻依舊保持著一些山中特色。即,婚配與山外人不太一樣。一是“男女自相婚配,父母不禁”,二是“聽主人的話”。

雖然祝纓廢除了他們的奴隸身份,在習慣上,已經入了祝府的人,還是認為要聽一聽主人的話。

即使是在京城,府中隨從、仆人的婚配,也是要請示主人的。祝纓一直不說,他們也就一直覺得是不是不合適?

現在祝纓終於問了,他們便也不認為之前是祝纓沒留意,而是現在才到時候。

祝銀一個姑娘,倒沒太向往婚姻,跟在祝纓身邊的女子從不恨嫁。祝銀道:“我問問她們去。”

反而是祝文說:“當然都是很想有個家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求得到。”

祝纓道:“只要兩個人都願意。”

祝銀小心地又追問了一句:“還沒想成家的,能不用成家麽?”

祝纓道:“當然啦。強扭的瓜不甜。”

祝銀徹底放下心來,道:“好嘞!”

祝纓琢磨著得為這件事單撥出一筆錢來,這對現在的祝纓而言,只是一筆小錢。錢不是問題,但她的心裏不由覺得緊迫——隨從都要成家了,這座府邸在京城越來越龐大臃腫,脫身的時候恐怕不易。

是時候再調整一下府裏的人員了。

操心完了隨從,又要操心鄭家明年娶媳婦兒。鄭熹還沒出孝,但是暗中已經開始籌辦恭安公主的婚事了。本來,恭安公主開府的待遇是比明義公主稍次一些的,原因祝纓都找好了。駙馬一定,便有公主家令等人找上祝纓。

這一日,祝纓才應付完刺史們,恭安公主府的家令便投了帖子來求見。

來人是個三十來歲的端正男子,一派恭敬。見了祝纓之後先恭維一番:“尚書為國操勞,實是我輩楷模。小子冒昧打擾,萬分抱歉。只是小子忝為公主家令,事關公主,不敢不言。”

祝纓道:“有什麽事?只管說。”

家令道:“卻才安排府裏,見後面屋舍狹窄、花園局促,恐不襯公主駙馬的身份。小子有心自行擴建,無奈拆移鄰居的費用有些超了。公主新開府,無有積蓄。不擴建,委實寒酸,失了天家臉面。”

恭安公主的駙馬,是鄭熹的兒子。

祝纓道:“你把賬目列出來吧。”

“已經帶來了。”家令微笑著說。

祝纓看祝文接了賬目,道:“我抽空看一看,你等答復吧。”

“那小子就等大人的好消息了。”

祝纓將這一份賬目一看,花賬上開的,他居然開得很克制,只比市價多要了五成,比那等虛報一倍的算好的了。

祝纓面無表情,恭安公主的給了,永王呢?區別對待恐怕是不行的,就是也得給。她白跟皇帝討價還價這麽久了!

不給行不行呢?鄭熹如果現在正在政事堂,或許可以,但他守孝在家,就絕不可以克扣。

如此一來,兩府的補貼就都得給!祝纓只得從預算裏再挪出一筆來,連同永王府有可能的費用,都給準備好了。

這件事她甚至不能對任何人抱怨,鄭熹於她算是有“知遇之恩”的。她從來走的都不是“鐵面無私”的路子,她一向是體貼的,是不能“忘本”的。

…………

祝纓也沒怎麽見過恭安公主,對這位公主也無甚敬意,按部就班地給她撥了錢。撥錢,還不能聲張,只能悄悄地給。

別人不知,家令又特意跑到祝府裏來道謝:“大人解了小子的困厄。”

祝纓道:“用心做事,將來照顧好公主、駙馬的起居。”

“是。”

家令滿意地走了,他是不會管祝纓要如何平賬的。

祝纓不但要平戶部的賬,還要給鄭家尚主送禮。婚禮是在次年,但鄭家的準備,從現在就已經開始了。鄭府這樣的人家,自己有家底,祝纓主要是送錢,一共送出了兩筆錢,鄭熹都讓嶽妙君收下了。

此時的鄭熹,人逢喜事,顯得年輕了不少,對祝纓道:“到年末了,戶部正忙,你有事,不必每每親自過來。”

祝纓道:“左右不過是那些事,也是做慣了的。今天是有件事,須得提醒一下。”

鄭熹問是何事。

祝纓道:“二郎尚主,公主府不比自己家,心裏得有個數別被下面的人欺瞞了。駙馬在公主府裏本就有些尷尬,得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