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簡單(第2/4頁)

皇帝道:“老嘍!”

兩人寒暄幾句,皇帝進入正題,問道:“卿以為,穆成周做吏部侍郎,如何?”

施鯤道:“他?天真爛漫,容易把事情想簡單。”

“就是不太合適。”

施鯤道:“得有人領著他,慢慢教。”

皇帝道:“可惜,現在沒這個功夫啦!老相公,如今我該怎麽辦呢?”

施鯤道:“臣已經休致啦,精神也不如前了。陛下垂問,臣倒有一策——再補幾個能幹的,不就成了麽?”

“怎麽說?”

施鯤道:“陛下莫急,鄭熹再幾個月就出孝了,他回到政事堂之後,能分擔竇、李二人之責,這是將來不用急。”

皇帝點點頭,他還是比較信任鄭熹的。

施鯤又說:“若說眼下,那就給政事堂再添一個人嘛!”

“添誰好呢?”

施鯤正直地道:“臣以為,京兆尹陳萌年富力強,又是丞相之子,可堪此任。”

“他……才任京兆沒多久吧?京兆府也不能沒有人管呀!祝纓管京兆倒好,可是戶部也離不開他。”皇帝很憂郁,他看中的人什麽都好,就是可惜沒有分-身-術!

“祝纓年輕,”施鯤也有點遺憾,“眼下也沒有人比他更能管好戶部啦!否則,他調任吏部也是使得的。至於京兆,臣請陛下一定要慎重!能力與忠誠,缺一不可。京城多貴戚,京兆尹一旦松懈,必致大亂。”

皇帝沉吟良久,問道:“卿的兒子,可以嗎?”

“臣有四子,長子、幼子在京,其余兩人在外。幼子季行資歷淺薄,才任大理寺少卿,恐難勝任。長子現任工部,堪堪可用。若蒙陛下垂青,臣必督促他忠君愛民,不負聖恩。”

……——

陳萌人在家中坐,丞相天上來。

施鯤沒有提前通知他有這個事兒,是皇帝先派人知會他的。

當時,陳萌正在家中招待祝纓。

刺史們快進京了,二人都有幾個同鄉今年要來,兩人約著要怎麽與同鄉好好聚一聚,商議一下接下來的攻守同盟。

陳萌道:“對了,老吳他們之外,今年大郎也要來!”

“哦?”祝纓感興趣地說,“他親自來?是不是鹽州有什麽事,需要斡旋?”

陳放與江政兩個人去的是鹽州,今年誰來都行,只要輪流排序。不過一般而言,難道不是刺史先到?

陳萌道:“我看也是!這哪是派他去鹽州?竟是把咱們半顆心放到鹽州了。”

“他們幹得倒還不錯,我看倒是有可取之處。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關於兼並的。”

“怎麽說?”陳萌很感興趣地問。

祝纓道:“兼並下去必生事端,只好先試一試——禁止買賣,當然,不是全停了,細則還是要看的。單以之前某一年為準,在此年之前的,不許買賣。新開墾的荒地,可以買賣。”

陳萌道:“只怕難。你只要留一道縫兒,他們能給你撬成個大洞。禁止交易,倒也可以一試。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你不知道,就這京兆,前頭把地給分了,後頭他們又要搶百姓的產業!又以貴戚最是肆無忌憚。不如給他們定死了!”

“只怕難,陛下、執政,都還沒有這樣的威望敢下這個決心。這邊奏本上去,那邊貴戚們就能到陛下面前哭訴。”祝纓說。

“他們占的便宜還不夠嗎?”陳萌道,“最討厭是安仁公主,平素陛下多有賞賜,猶不知足!她怎麽就這麽能惹禍?!我才查過她的!她如何又以能弄出事來?還叫人拿住了把柄?”

祝纓道:“她就是根狼牙棒,全身上下冒出把柄來。她被參,不是奇事,還得看陛下怎麽處置她,東宮又怎麽應對。東宮如果知機,就該主動請壓制公主。”

這個時候,安仁公主這個人的存在,就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了。她常年被參,宗室、貴戚也都經常被參,不能被當做一個風向標。甚至東宮也不能說,參安仁公主就是對東宮不敬。

陳萌道:“煩死了!我管她奇不奇,我接著查她去!駱晟是幹什麽吃的?就這一個娘,居然勸不住!”

祝纓道:“他要能管得住安仁,就不是他了。”

“只是可惜了太子妃。”陳萌嘀咕道。

祝纓道:“各人有各人的路要走。”

“那是未來的國母,怎麽能不關心呢?唉,中宮要是能管一管穆家就好了。”

祝纓道:“她會管的。”

“你知道什麽?”

祝纓道:“穆成周,頭上頂的不是腦子,是膽子。他收了錢,什麽都能幹,我呢,剛好知道一些事兒。竇相公正發愁,我就告訴他了。只要中宮的心中,兒子比兄弟重要,她就不會再回護了。中宮說話,陛下和太子都能聽進去一些。”

陳萌吃驚地問道:“什麽時候的事?”

“陛下罵姚臻的話,味兒不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