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名單(第2/4頁)

皇帝道:“一定要細細查來!”

“是。”

二人都扭頭往後看,江政站得比較靠後,一臉平靜。

皇帝又說:“刺史張某,竟相幫隱瞞,著他具本解釋!”

竇朋忙應了一聲,回去發文給當地的刺史。

……——

散朝後,皇帝將王大夫留下。王大夫知道皇帝是問他是否知情之類,暗道一聲僥幸,自己還有機會辯白。

他隨皇帝到了偏殿,皇帝遲遲不說話,王大夫內心忐忑,站在那裏微微搖晃。

忽然聽到皇帝問:“江政所奏之事,你可知情?”

王大夫精神一振,忙說:“陛下容稟!臣與彼雖為同族,血脈實遠,分屬兩房。”

這樣的大家族,多少代下來,分為不同的枝屬,彼此只在敘家譜的時候有些接觸,如果沒有特別的事由,平時也難有交際。譬如其中一枝因故遷徙了,兩家有相隔上千裏,派人快馬送個信都得找半個月,這還是快的。

皇帝問道:“據你看,屬實否?”

王大夫並不去打這個包票,道:“個中情由,臣實不知,只待大理寺查證。清者自清,若果有違法事,臣又豈敢因私廢公?”

皇帝道:“爾為禦史大夫,也要謹慎。”

王大夫恭敬地道:“是。”

皇帝看他態度尚可,讓他離去。

王大夫步出偏殿,心裏實是疑惑:這個江政,究竟要做什麽?這是投了王……哦,冼敬一派了麽?竟這般不留情面!

絕不能讓這件事影響到整個王氏的清譽!

王大夫一邊走一邊想,二十三步之後,他就有了主意。這件事情不能不管,更不能大包大攬。

祝纓正在戶部與江政扯皮,江政過來的主業是“交功課”,得催著戶部驗收了他帶來的糧賦之類,拿到戶部給的條子,才好去吏部做進一步的考核。賦稅、人口是考核的最重要的指標了。

祝纓先與他對賬,去年是竇朋與地方上定的數目,今年如數交了上來。然後是確定下一年的數目,祝纓拿出一份公文來給他:“這是來年的。”

江政接了,仔細看了看,眉頭微皺,輕聲說:“恐怕有些難的。”

祝纓道:“沒有給你漲啊。”

江政道:“您哪怕再給漲一些,我們使君也能給您湊上來,只是百姓又要苦一些了。您加一成,使君就給百姓加上兩成,種田的不是他、催收的也不是他。他給您交的糧草”

祝纓道:“豪強兼並?”

江政點了點頭:“您任過地方的,豪強兼並之後,便是租賦徭役壓到百姓頭上。百姓不堪,就逃亡。逃亡戶口的租賦徭役又轉到剩下的人頭上,剩下的百姓更加艱難。”

祝纓問道:“這難道不是地方官員的責任嗎?”

江政深吸一口氣,點點頭道:“不錯。我只是把我知道的告訴您,該我做的,我是一定會去做的。”

祝纓問道:“逃亡的事情,你有實數嗎?有實證嗎?”

江政道:“有。您能辦得了王氏嗎?”

祝纓道:“我為什麽要辦王氏?給我一個數目,我會派人去核實,果如你所言,我與張使君聊聊去。”

江政目光堅定地看著祝纓,祝纓也回看他,江政道:“好!今晚我去府上拜訪。”

祝纓微笑道:“恭候大駕。”說著,把手裏的公文往前一推,江政取了筆,簽名畫押,兩人各執一半,留在戶部的這一半存档,明年這個時候再來“交功課”。

江政跨過門檻,迎面走來了王大夫,江政從容行禮,王大夫送也毫無慍色。兩人在門口聊了兩句,王大夫詢問江政:“別駕所奏之事,可是屬實?”

江政溫和地道:“人證、物證俱在。不屬實,豈不是下官構陷了?”

王大夫道:“是老夫失言了。”

江政又是一揖:“大夫言重了,大夫為禦史,有疑問就應當提出來的。”

祝纓從裏面踱了出來:“我這門口的太陽好?都在這兒曬太陽了?”

王大夫一笑,江政也是一揖,向二人告辭。

祝纓請王大夫入內坐:“您一來,我腿肚子都打轉。”

王大夫道:“禦史每每挑剔別人,如今我倒被別人挑剔啦。自王相公走後,這些人就開始上躥下跳!”

祝纓笑笑:“誰能挑您的錯處?陛下不信任的人,早掛在臉上了。您不會有事的。”

王大夫道:“你就別寬慰我啦!‘內亂’哼!”

祝纓擺了擺手:“那也與您沒關系。”

“說出來都是姓王,鄉野村夫哪裏會分辨呢?”王大夫又將分家的理論說了一大通。

祝纓道:“這些道理,大家都懂的。”

王大夫道:“大理寺也會明白嗎?”

祝纓的頭輕輕地歪了一下:“您的意思是?”

王大夫低聲道:“大理寺核查案情,還請代為轉圜,不必他們枉法,但也請不要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