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奪情(第2/4頁)

鄭熹道:“有王、竇二位,哪裏就離不得我了?”

冷雲道:“這都什麽時候了?咱們就不要說這些客氣話了!”

鄭熹不能“一勸就聽”,還是堅持要辦好葬禮、結廬守孝,兩下爭執,看的人幹著急也不敢插話。鄭川只能說一句:“我、我守。”

鄭熹道:“難道你還想不守孝的嗎?”

冷雲氣得直翻白眼,對趙蘇道:“哎,你來說給他!”

趙蘇暗罵冷雲是個王八蛋上司,愚蠢的九卿,這個時候居然推下屬過來頂缸。冷雲不能對鄭熹說“我爹還在前線,你不能因為你爹死了就不給我爹扛事兒了”,難道他趙蘇能這麽說嗎?

這裏的人也都認得趙蘇,都看著他。

趙蘇道:“相公,君侯難道是自己願意在北地未平之時就回來麽?情非得己、天不假年罷了。但凡能有一絲機會,故去的君侯也必是想親自平定北地的!您身為人子,應該是最明白父親心意的人啊!如今鄭侯的心願未了,您卻拘泥於凡夫俗子的細枝末節,作小兒女態,是為‘愚孝’。

當此之時,您更應該為北地戰事繼續出一份力,早日傳捷,以告慰君侯在天之靈!什麽是大義?什麽是大孝?都在這件大事裏了!”

冷雲附和道:“對啊,就是這樣!世伯泉下有知,也會盼著你振作的。”

這理由,鄭川未必就想不出來,但是不能由他來說,趙蘇給說出來了,鄭川、鄭奕等人也就跟著添油加醋了起來。

鄭奕道:“七郎,咱們難道不知道你的品德嗎?現在不過是為了大義而不得不為之!”

鄭川道:“我願守孝三年!”

鄭奕道:“對啊,他是嫡孫,讓他來。”

冷雲忙釘上一句:“就這麽說定了啊,我去上表建言。你要實在不甘心,等北地大捷,一切定定了,你再擇機丁憂嘛!”

鄭熹仍然說:“不妥,不妥。”

爭執時,嶽家又派了人來道惱,嶽桓雖未至,先派了兒子過來。孩子來見了姑父,對鄭熹道:“我爹正在劉翁翁家裏,陪著寫祭文。”

冷雲道:“好了,我得回去換身衣服進宮了。”

鄭熹道:“你這人!”

正說話間,鄭氏族人、姻親等又陸續來人,鄭侯府上人口不算多,但鄭氏家族龐大、姻親眾多。不多時,鄭霖又帶著兒女過來了,然後是高陽王府,此外又有許多人,不能一一記數。

趙蘇本來打算窩在鄭府看看情況的,卻被冷雲一把薅走:“你跟我來!”

兩人出了鄭府,趙蘇道:“您去勸諫陛下,我……”

“你再幫我參謀參謀,”大概的意思,冷雲都聽明白了,但具體怎麽說,還得再琢磨琢磨,“要是有人說,我是為了我父親,怎麽辦?”

“公私兩便!且鄭相公又不是不丁憂。古人有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是說處事持正,如今竟為了一點點庸人的閑言碎語,倒要自縛手腳,聽人擺布了麽?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何況是為國乎?”趙蘇說。

他覺得也沒必要把全副身家都掛鄭熹身上,鄭侯會死,鄭熹難道就不會了?鄭、王之爭,兩家各自出招,看得多了,便也覺得不過如此。

怪沒意思的。

只要讓鄭熹頂在前面,頂到義父凱旋就行了。只要義父還京,誰怕誰呀?

冷雲道:“你說的是!你別走,等我。”

趙蘇道:“大人想岔了,此事不能只由您一個人來說。”

“嗯?”

趙蘇道:“畢竟還有個‘孝’字,只有您一個人硬講道理,講不過的,您還要為千夫所指。您先上本,再多找幾個人,也請他們為鄭相公進言才好。”

冷雲道:“妙!”

當下分頭行事。

鄭侯的喪事辦著,冷雲先向皇帝進言,建議奪情。

趙蘇則往陳府去,向陳萌痛陳利害。陳萌兒子都送到祝纓面前了,去就是要攢個資歷。這麽年輕的時候,參與了一場這麽大的戰爭,對陳放好處頗大。

陳萌的問題在於,他自己死了爹守孝守得足足的,現在卻不讓別人守孝,這有點不對。

陳萌給趙蘇出主意:“不要求太子,免得戳著了陛下的眼。其他的,我來想辦法。”

他的辦法就是,派人宣揚有人要查不法兼並之事。一提抑兼並,就容易讓人想起王雲鶴,弄得許多大臣必要與冼敬等人作對,堅持要留鄭熹在政事堂。很多人在朝上為鄭熹說話。

有想鄭熹奪情的,就有想他滾蛋的。仕林對丞相不丁憂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慨,乃至於民間都有了些非議。

“要是北地戰事拖個三五年,他就一直做著丞相了?要是三、五年後他自己也死了呢?到地下丁憂不成?”

鄭熹已經到了一個死了也不算太意外的年紀了,說這話的人也確實是嘴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