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攢人(第3/4頁)

“是。”

陳放勁頭很足,他將書生袍都壓到了箱底,讓小廝翻出些方便的衣服來。小廝道:“郎君,還是我來吧,您歇會兒,天天在外面走,要累壞了。一會兒燒熱湯來,燙燙腳,我給您捏捏、解解乏……”

主仆二人正說話,門被叩響了。小廝跑去開門,卻見是金良。

陳放也叫一聲:“金將軍,”將金良往裏讓,“行李雜亂,請您見諒。”

金良道:“不礙的,郎君只管忙,我只說幾句話就走。”

陳放忙問何事,金良道:“呃,是三郎的事。他如今也忙,我一個粗人,幫不上別的什麽忙,請郎君千萬為他分憂。他少年時多麽有氣性的一個人,不肯服輸、不肯低頭的,到了北地竟也要小心謹慎。”

金良與祝纓一番談話,讓他憂心不已,這些倒黴官兒還不能治罪,忒窩囊了。他明白道理,卻又為祝纓憋屈。想陳放是前丞相的孫子、孫女婿,本地別駕又是他嶽父家的人,便私下來尋陳放,說了自己的擔憂。

陳放只覺得金良一把年紀還是單純可愛,旗杆上還掛著倆呢,祝叔父的氣性什麽時候也沒改啊。不過對自己人不亮尖牙利爪罷了。

他極禮貌地道:“您說的是,我們自當為叔父分憂。”

金良搓了搓手:“好、好,那、那我就不打擾了。”

陳放將這位可愛的老人送出門去,回房來見小廝在吐舌頭,輕斥道:“你那是什麽鬼樣子?”

小廝低頭悶笑。

……

陳放與蘇喆等人次日又被派了出去,到鄉間轉悠。他觀察了一下所有人,見祝青君、項樂等人換了簡樸的布衣,想了一下,又縮回房裏也翻出一件最簡單的袍子換上。

出去到鄉間又走訪了幾日,學著祝纓的樣子,到農戶家裏討水喝,討點飯吃,看人吃得如何。試著與人聊天,聽他們講故事以聽取風評。

到了估計好的日子,他便馬不停蹄地又趕回了行轅——本州的考試,開始了。

這一天,天公作美,風很小、太陽很好。

祝纓率眾到了官學裏,與陽刺史等官員碰了個面,先祭拜孔子,再宣布考試。

考試分三天。官學生早有身份驗證,拿名帖直接入場。貢士有陽刺史篩選過了,也可拿名帖入場。此外還有一些本地的士子,持名帖與本地官員、士紳的保書,也可入場。

時間雖然倉促,但是北地平坦,交通比南方便利得多,通知下去之後,到場的考生著實不少。州學、縣學生便有二百多人,再有十名貢士,又有數十學子,人數達到了三百。

而祝纓也只打算在其中選四十人。

先講規則,不得作弊,糊名。

祝纓親自坐在上面,聽著外面唱名,忽然指著其中一個考生道:“帶他上來。”

陽刺史問道:“大人看他與眾不同麽?”

祝纓笑著搖了搖頭:“拿名帖來看。”

此人唱名,說是某縣鄉紳之子,但是祝纓看他的樣子卻是不像的。讀得起書的人家,家境一般不會差。當然也有像她這樣偷聽的,以及梧州一些靠宗族周濟的窮孩子。總的來說,都比較體面。

這一位樣子也算端正,但是行動間略帶一點局促、警惕。腰會不自覺腰一下,脖子會不自覺低下去,肩膀、兩臂往內收,這是在安逸的環境中很難養成的特質。

再看他的衣著,新衣,像是士紳人家能穿得起的,但是他行動間總有點不自在,不停地在理衣服。好像很難得穿這樣的衣服似的。他腳上的鞋子也是新的,走路也帶點不適應。

陽刺史問道:“你是何人?”

這是一個未留須的年輕人,大聲說:“晚生某縣李生。”

祝纓突然問道:“你爹叫什麽?”

這人馬上張口:“崔五……”他猛地卡住了!

陽刺史道:“怎麽會說不出自己父親的名字來?查!誰與他同鄉?!不對!你姓李?你爹怎麽姓的崔?贅婿嗎?”

很快便被查出,此人姓崔,乃是個替考的!

近年來,普通人出仕愈發地難了,丘一鳴從南往北跑了這一趟,祝纓再出告示,許多人心思便活絡了。決心抓住這次機會。

李家是本地的鄉紳,兒子卻有些愚笨,但是書僮崔某機靈,便將崔某充做己子推來應考,許諾之後會給崔某放良。反正天使是使者,過不多久就回京去了,他家安心在本地做著官。完美。

哪知道祝纓閑著沒事去監考,給看穿了!

下面一陣“嗡嗡”,驚嘆之聲擴散開了去,很快,許多人就知道這場故事。

祝纓將李某名字記下,陽刺史派差役去拘拿李某父子。

祝纓道:“繼續吧。”

考生們還在陸續進場,施別駕便與陳放在一處閑聊:“祝公真是耳聰目明啊!”

陳放低聲道:“這對叔父而言可不算什麽,叔父本就是大理寺出身,祖父在世的時候曾親眼見過,他只往地上看了一眼,便能抓到兇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