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奔波(第2/4頁)

寫完,將這份奏本快馬發往了京城。

此時,她正在陽刺史的轄區,估計發往京城驛馬最快也就三天,再議一議,再批復下來。她剛好從鄭侯處回來,正好可以著手辦地方上的事了。

……

奏本寫好發出,陽刺史等也再次來了。

他們先從陳放那裏旁敲側擊,續而開了個小會,決定先看看祝纓要怎麽辦。今天一早,便各自將令傳了下去:先配合。

早上還沒出門,就接到了回報——天使行轅裏一大早就派出了人,敲鑼打鼓地開始收狀紙了。不過本地還算太平,目前還沒人告狀。先前那個豁出去告狀的鄭翁,也被顧縣令給帶走了。

刺史們仍然按捺住了,相偕到行轅。

祝纓笑道:“巧了,我正有要與諸位商議。”

賓主落座,祝纓使將方才擬的幾條拿了出來。

陽刺史看到“自首”的條目,認為她沒有“窮治”的意思,便不太擔心了。他只管把行轅的公文傳達下去,再將自己的屁股擦幹凈,等著聽行轅的安排就是。

袁刺史問:“新選之官,是什麽意思呢?本地任官,會不會不妥?”

祝纓道:“咱們有四州,互相調著來,也不違朝廷的章法。”

朝廷的大原則是“異地為官”,祝纓也不想過份地破壞這種制度,即使是當初的四城,她也有安排,先給個散官的品級兜著,幹得不錯,調出,到隔壁州去做官,再調隔壁州選出來的人過去充任。四州來一個大交叉調換。

大家都是鄰居,鄰居家著火,你家也好不了。

既防著本地人本地任官形成勢力,又讓他們不能輕易地崽賣爺田。

袁刺史的表情松了一點,道:“下官等這便去準備。”

張刺史則問祝纓:“這斷案……”

祝纓微笑道:“大理寺一向公道,只要我在大理寺,進去的人是不動刑的。”

張刺史“噝”了一聲,心道:忘了他還是大理寺卿!那這兒抓的犯官,送到京城也是大理寺接手,還是落她袋裏,入袋即定罪,翻身是不可能翻身的。

怪不得。

祝纓又對袁刺史,道:“我後日即動身去拜會鄭侯。”

袁刺史忙說:“那可太好了。”

“慢來。要我對他說話,須得與我些證據,否則我爭不來。”

袁刺史道:“有的!據我所知便有五樁,其一,兵士汙辱婦女,其二,偷殺牲畜,其三,爭搶糧食毆傷官差……”

祝纓招了祝文讓他記錄,祝文寫得頭上冒汗。祝纓道:“你寫幾個詞兒,記個人名、地點、幹了什麽就行。”

袁刺史道:“我這裏有文書的底稿。先時我發文給冷將軍,他們那裏只回了一個自會軍法處置便沒了下文。也沒個賠償。”

金良才想說“都說了會軍法處置了,還要怎樣”,一聽沒有賠償便不說話了。

祝纓收了他的底稿,翻了一翻,見上面寫得都挺清楚,便說:“好。”

狀紙一時半會兒也收不上來,投案的人現在還不知道“坦白從寬”的好處,行轅裏暫時沒了正事。袁刺史率先起身:“下官這便回去,靜候佳音。”

祝纓道:“我會登門拜訪的,別嫌我煩就行。”

四位刺史連稱不敢,祝纓親自將他們送出門外。

祝纓又在行轅住了兩晚,都沒有意外發生,蘇喆等人都還未歸。祝纓留下祝文等幾人留守在行轅,自己帶上胡師姐等人,與金良一同動身前往鄭侯的大營。

……

鄭侯沒有駐在邊境,而是在離境七十裏的一座完好的城池附近,城郊的莊稼已經收割完畢,沿途看到了許多光禿禿的麥茬。

鄭侯沒在城裏居住,而是紮下大營——城內也住不下這些需要操練的兵士。

大營一片肅殺,祝纓遠遠地就讓金良先去見鄭侯,她慢慢地在後面走,果然,一路有幾個哨卡,都比較客氣地詢問一聲之後便放心。小兵們看著祝纓還罷了,看到胡師姐卻只覺得稀罕。

胡師姐年紀也不小了,但沒有刻意地做男子打扮,穿著勁裝,卻仍能看出是個女子。

這就稀罕了嘿!

鄭侯一到,軍心稍安,接著鄭侯就接管了防務,先揪出有往營裏帶女伎的偏將,不客氣地打了八十軍棍,那偏將現在跟條死狗似的趴著養傷呢。

“還是文官好啊……”小兵嘀嘀咕咕的。

大營裏,鄭侯聽說金良來了,先哪到大帳問話:“你怎麽來了?三郎身邊只有幾個年輕人,如何使得?”

金良臉上的笑卻在見到鄭侯的時候消失了,激動地道:“君侯,您怎麽這樣了?”

鄭侯可比在京城的時候憔悴多了!他穿著很簡單的軟甲,花白的須白也蔫了,臉色也顯得幹枯了,皺紋都變密了。

鄭侯道:“出門在外哪有不吃累的?三郎怎麽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