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動靜(第2/4頁)

衛王發出一聲嘲弄的笑聲。

孟弘自己答了:“庸主而已。如今他外不能制朝臣,內則諸王孱弱,偏偏又有一顆想乾綱獨斷的心。大臣們並不很服從他,無論是冊封皇子還是偏愛外戚,都被駁了回來。如今朝上幾股勢力,先帝系、外戚、勛貴、仕林,您看有幾個聽他的?先帝目不能視朝臣毆鬥,今上可還沒瞎,睜著眼與先帝目盲一個樣。先帝盲時,大臣也還沒有這麽放肆呢。”

“說下去。”衛王聽入了神。

“他需要有人做他的臂膀,也在四處嘗試。他先把穆成周放到吏部做侍郎,這是外戚。又將時悉派去給施相公做幫手,這是要接著栽培駙馬了,時悉的身份很好,時家是先帝舊臣。他便想用自己的女婿去收領這一派,好為自己所用。但這兩個人都還是雛子,一時派不上用場。仕林是王、劉兩位相公這些人,劉相公休致了,王相公一向耿直,也不會放他任性胡為。他需要人!”

“所以呢?”

“這就是您的機會了!”孟弘加重了語氣,“自古以來,除祖龍之外,沒見著不任用宗室子弟的!畢竟一家人,血脈相連。皇帝在外頭碰了壁,就會想到自家人了。哪怕他知道要防範宗室。”

衛王點了點頭:“不錯,我們兄弟這些日子擔心不已,恐他秋後算賬,他的日子也不好過,也需要兄弟。哼,防範兄弟,不得不用外人,又被外人欺負了,這個人當真好笑!”

孟弘口氣變了:“然而如今情勢變了!他用了鄭京兆,無論真假,有這麽個風聲就不利於您了。鄭京兆是個能幹的人,萬一他要輔佐今上,還真有點難辦。請您搶在詔書發布之前,先向陛下表明願意襄助陛下對抗群臣之意!再晚,陛下有了鄭,給您的好處就要打折扣了。”

衛王道:“他已屬意鄭熹,心裏早就給我打折了。不過,鄭熹真的會對他俯首帖耳嗎?”

孟弘道:“鄭有城府,真心也好哄騙也罷,會做人。您搶先向陛下表白一番,無論鄭如何,陛下看到的您的心意依舊是不同的。難道您想一直閑散下去嗎?您甘心嗎?不說太子,陛下的幾個兒子也快要長大了。一代催著一代老呀!殿下,時光不等人。”

衛王道:“不錯!”

他沒有問孟弘接下來該怎麽辦,因為他已經想好了,他到書房,親自起草了一份奏本——請為皇子封爵開府。理由有三:一、東宮詹事府如今人員也配得差不多了,二、剛才在外面看到很多官員在等空缺,開個府,又能安排一些人,三、新朝新氣象,太子需要手足同胞的襄助。

…………

這個奏本很合皇帝的心意,卻讓幾個人不滿!

第一個是太子,他本能地不太喜歡自己的弟弟們躥得太早。

第二個卻是鄭熹,他拜相的旨意還沒下來,這請冊封皇子的事是他原本想幹的。他的計劃是先說服太子,讓太子去上表,他再跟著贊同。此外,衛王提到的第二條,也是他打算著手解決的問題。

承平日久,四十年太平歲月,官員權貴們繁衍出了數量龐大的子子孫孫,官職是有點不夠用的。就算有出身,實職上面也會有點難。

現在被衛王截胡了!

鄭熹面無表情地聽衛王上了這一本,卻沒有表示反對,這個時候不好反對。施鯤不想管這事兒了,東宮都安排妥了,再攔就沒意思了。只有王雲鶴說了一句:“開府須用民力,待秋收之後為宜。”

皇帝就當他們沒人反對,飛快地說:“可!就秋收之後,著欽天監擇一吉日。諸卿以為如何?”

祝纓默默地數著最先躥出來的五、六個人,心道:衛王這勢力,還行?

冼敬先出列附和,鄭熹、祝纓等人也都出列,太子也不緊不慢地說:“二郎也長大了,再在宮裏也不雅相。”

事情就這麽定了,與之相應的還有皇王的封地、屬官等等。

皇帝心情不錯,把衛王和太子都留了下來說話。

群臣三三兩兩地散了去。

皇帝的興致不錯,與衛王稱兄道弟:“你我兄弟,好久沒有能一處閑著說說話啦。”

衛王極盡恭敬之能事:“陛下日理萬機,臣弟雖心疼,卻終不敢打擾。如今是實在看不下去了,大臣們未免有些倚老賣老,不聽調遣。”

皇帝贊同地道:“是啊,他們呢,有自己主意的多,肯為我著想的少。”

兩人漸漸說得投機,衛王看到太子在旁,也不肯去得罪這位儲君,而是說:“還有一事——二郎開府,也該娶一淑女,主持中饋。”

皇帝道:“不錯,正好開府與娶妻一同辦了,我也能放心他在外面生活。要選個年長一些的王妃,好照看他的起居。”

衛王道:“二郎有人疼了,您可別忘了太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