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圖窮(第3/4頁)

這一晚的接風宴沒有歌舞,只有一群人圍坐,祝纓現在不用敬陪末座了,但溫嶽等人仍然極力謙讓,鄭奕、鄭川兩個將她拖到了鄭熹下手坐著,對面是鄭奕、斜對面是鄭川、下手是姜植。

鄭熹也說:“快些坐下吧,咱們好說話。”

都坐好了,酒也沒喝多少,鄭熹就提到了皇帝的身體。又說:“我知道朝廷內外人些人的心亂了,你們不能與他們一般見識,不能亂。”

大家都說是。

鄭奕道:“話雖如此,咱們總不能眼看著吧?我看有些人不會安穩。”

鄭熹道:“這是自然。京兆已經盯緊了一些要緊處。”

溫嶽道:“可恨禁中沒有可靠之人。”

眾人嗟嘆,祝纓道:“這怕什麽?”

鄭熹問道:“你有辦法?”

祝纓問道:“您是依著國法家規,保扶東宮的,對不對?”

“這是自然!”

祝纓道:“那就簡單了。無論有多少陰謀,只要不是太子謀反,咱們就不用管別的,只要守住宮中就行。一旦名份定了,還怕什麽?劉相公現住在宮裏呢。”

鄭熹看了祝纓一眼。

劉松年當年的事跡最早還是鄭熹告訴她的,當時說的不詳細。祝纓解釋道:“當日永平公主家嫁女兒,陛下突發疾病,他對我說,去找京兆,維持京城秩序。我就知道他不止是會寫文章那麽簡單。既然如此,就是宮中有一個可靠的人。”

鄭奕道:“那還有咱們什麽事?”

祝纓道:“那就讓丞相們知道,有咱們的事。”

鄭熹笑道:“是了。你們回去之後,務必要恪盡職守,不要與諸王串連。又要安撫同僚親朋,不要讓他們涉險。咱們只管聽陛下和太子的。”

眾人又答應了。

鄭熹舉杯,大家一起吃了一餐。幫太子,大家都放心了。雖然諸王勢力不小,但是太子占著大義名份,安全。

吃完了飯,眾人又議了一回,商定無論發生什麽事,他們都不要慌亂。如果姜植等人離京了,那就不算他們了。如果還在,所有人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幫忙維持秩序。同時,如果百官齊聚,大家都要為東宮壯聲勢,促使太子盡早登基。

同時,鄭熹又給祝纓安排了一個任務——找王雲鶴通個氣,表明一下立場。其他地方鄭熹另有安排,不用祝纓操心。

如果事情不順,有人趁亂生事,他們也要堅定地站在東宮一邊。鄭熹出動京兆的衙役,各家的家仆都要準備起來。溫嶽雖然丁憂在家,但是如果有變,他也要披掛起來,接到消息就去找禁軍中的關系,要“勤王”。

鄭熹最後說:“料想不至於此。太子在宮中,一切應該很順利才是。心思還是放在本職上。”

眾人吃了一顆定心丸,祝纓從鄭府離開之後,轉去王雲鶴家。

……

王雲鶴近來很忙,刺史見了一個又一個。腦子裏不時閃出一句話:這些諸侯,壞透了。

比較倒黴的是,壞家夥們都在京城了!

皇帝好好的時候,他們想著為自己的轄區爭好處、顯政績、為他們自己討價還價。皇帝一病,這些人各有自己的立場,東宮空懸數年,你知道有多少人暗中投靠了哪一個王呢?

當今太子的威望確實不夠,哪怕讓太子登基了,這位仁兄也無法掌握天下的。皇帝一旦軟弱,就代表朝廷中樞容易乏力,諸侯們不趁機幹點什麽就對不起皇帝這麽“寬仁”了。輕一點的也是個搜刮、享樂,重一點的會幹什麽就不知道了。這是人性。肯“一如既往”幹活的,都算好人了。

這些都需要丞相一一安撫拿捏。

王雲鶴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快一點把這些家夥的考核給做完,搞完一個踹走一個,統統踹回他們的轄區去,不留他們在京城裏,免得拉幫結派,攪亂時局。先維持皇位的和平交接,再厘清這些官員。

誰都看得出來,皇帝再難康復了。

太醫署的醫官們已經開始寫遺囑了,咒禁師也是,屁用沒有。皇帝現在還能活幾天,誰都沒譜。王雲鶴粗懂一點醫術,不,哪怕不懂醫術也能看到皇帝一臉的死氣,黯沉沉的,沒個希望。

祝纓偏在這個時候來了,王雲鶴道:“壞了,這就是杆子頂上系的那面旗,一飄起來就是起風了。”

一旁侍奉的仆人也是熟人,小心地說了一句:“相公不是一直說祝大人是個明白人麽?”

“叫過來吧。”

祝纓進了書房,王雲鶴指了指椅子。

祝纓先說:“宮中、京中情勢如此,相公日理萬機,沒有事情我也不敢來隨便打擾。”

“什麽事?”

祝纓道:“剛才從鄭京兆府上出來。他讓我帶一句話:必恪守臣節,依國法禮制。還望相公能知道他的心。”

“這是應有之義,何必特意表白?”王雲鶴其實是放心了。交替的時候,肯配正常幹活都算配合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