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陳放(第2/4頁)

今年輪到陳萌進京了,他倒覺得這個時候讓兒子出仕時機不錯,自己很快就能再回京帶倆月孩子。

陳放道:“阿翁也要我謹言慎行。”

陳萌道:“這就對嘍!我這裏還有封信,你帶去給你祝家叔父。”

“好。”

兒子答應得痛快了,陳萌又擔憂了起來,前陣子朝上這一通亂,他身在遠處都能感覺到那種緊張。兒子能夠應付得來嗎?

陳放道:“兒入京之後不過是個六品,想出事也出不了大事的。”

陳萌道:“六品與六品也不同啊!在陛下身邊,嘴要嚴,要恭敬。”

“阿翁也是這麽說的。”

陳萌又殷殷叮囑:“什麽沈家、馮家,走動走動也無妨,遇事不要聽他們的,也不要為他們遞什麽話。”

“哎。”

陳放聽了父祖兩耳的教誨,又被母親好一番關愛,將他的行李重新整理了一番,又添了幾身秋冬的衣服才放兒子上路。

到京畿地界的時候已經是九月中旬了,陳放已經換上了夾衣。

這一日到了驛站,核了身份,驛丞才說:“小官人這邊請。”便見一直坐在角落裏的幾個男子起身,上前問道:“可是陳相公家的郎君?”

仆人要上前,陳放攔住仆人,自己說:“我是陳放。”

當先一個帶點稚氣的少年上前一揖,道:“在下姓祝,是鴻臚祝少卿的學生。奉老師之命前來迎接郎君。”

陳放看他個頭不太高,看著有點緊張的樣子行止卻有禮,便和氣地說:“原來是叔父的高足,叔父進京路過舍下,你是不是也一同來過?”

來的少年就是祝煉,他被祝纓安排到驛站裏蹲陳放。他以前也領些任務,但是完全獨立完成且跑這麽遠的大活,這還是頭一次。

意識到自己緊張了,祝煉穩了穩神,道:“正是。”

“裏面說吧。”

陳放比祝煉大幾歲,陳巒盡心教導的孩子,氣度看起來比鄭家家塾那些人還要略強些。以祝煉的眼光看,他的身上也帶一股極自然的“貴氣”。

兩人進房坐下,陳放先問祝纓好,祝煉也代答了。祝煉道:“老師在京中不得出來,所以讓我來知會您一聲。京城近來發生了一些事情,請您留意。”

陳放道:“叔父有心,不知是什麽事?”

祝煉道:“您是要去宮裏任職的,第一要務那當然是陛下。”

陳放這個六品不止起點高,位置也很好,是皇帝的近衛,由出身極高的貴胄子弟擔任。它不看你的本領,也不看你的資歷,就是看出身。從這裏出身的人,哪怕放在紈絝堆裏,也是頂尖的那一撥的紈絝。

這活兒鄭熹幹過,駱晟幹過,冷侯小的時候也給先帝幹過。但凡有可取之處,都直接擺在皇帝的眼前。

瞎了之後,皇帝愈發的念舊了起來,而他熟悉的舊人已凋零了大半了。想起一個,死了,再想起一個,又死了。想起陳巒,沒死,就問陳巒的子孫。陳萌已經是刺史了,再問還有什麽人。

王雲鶴與施鯤當然不會說陳家沒人了,回復說,陳巒的長孫已經長大了。皇帝想到陳巒做丞相的時候事事稱意,欽點的把陳放叫到京城去做官。

也算是皇帝庇佑的人了。只要謹慎,陳放的將來壞不了。同樣的,如果不謹慎,缺點錯處也都擺在了皇帝面前。

陳放問道:“陛下聖體安康麽?”

祝煉搖了搖頭:“眼睛一直沒有好,一直高深莫測。”

陳放點頭,心道:那就是喜怒無常叫人摸不著頭腦。

祝煉道:“老師說,您進京之後哪裏都別去,先進宮。一切事務都要排在陛下後面。”

這話就與陳巒的叮囑合上了,陳放道:“叔父說的是。”

祝煉又告訴他:“之前朝會上毆鬥的事,禁軍也有幾個人被黜了,又換了些新人。您府上的兩位熟人也被調換了。老師說,請您與他們見面的時候留意。”

陳放忙說:“這是自然。”他看了一眼祝煉,決定把一些話親自對祝纓講。他家沒有支使哪個“同鄉”、“故舊”站隊,那些人打群架不是他家指使的,這個得講明白了,絕不能誤會。

接著,祝煉又告訴了他一些皇子之前的事情,包括東宮。皇帝現在面前最主要的是太子和魯王。太子也還過著有點像先太子的日子,不過他主要是挨罵,皇帝罵完他一頓,就會給他多安排一點事情。久而久之,太子也習慣了。不過有歧陽王與駱姳在,倒是比較輕松。

然後祝煉又拿出四份清單給他:“老師說,這一份是現在在京為官的同鄉,這一份是宮中與您職司相關人員的名單,這一份是您入職的步驟,最後一份是京中現在流行的一些玩藝兒。”

陳放雙手接了:“多謝叔父。”

祝煉接著說:“老師還說,十裏不同俗,京城與老家的衣飾之類還有些差別。已經安排了裁縫到您府上準備著了,您回家之後量體,他們給做著,不耽誤您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