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收線(第3/4頁)

祝纓騎的馬還是鄭侯十多年前送的,現在確實有些老了。祝纓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是梧州不產這種好馬,她原是計劃在與西番、胡人的貿易中弄些良馬的。近水樓台,不用白不用。自己不出面,還有蘇佳茗、項樂、項安等人呢。

鄭侯居然注意到了!祝纓面上微愕,安靜了一小會兒,才說:“哎。”

鄭侯高興地說:“在外辛苦十幾年,回了京城,就要留意自己的生活啦!就是王相,他該有的排場也是有的。不要自苦。”

“是。”祝纓恭恭敬敬地回答。

接下來的氣氛就分外的溫馨,大家說著接下來要過年,郡主等人關心祝纓家裏。祝纓道:“今年父母不在身邊,不免憂心,要說我自己,身邊的人倒也不少。”又說林風也在自己家,過年的時候也帶他過來拜年。

一餐飯吃完,鄭侯也沒有別的囑咐,就拖著她去看馬。原來,鄭侯要見她,就是要給她送這件東西。祝纓道:“這怎麽好意思?連吃帶拿的。”

鄭侯道:“嗯,在鴻臚,又與胡人打交道,還能少得了好馬?以後你想要,我也不給你啦。這是為著過年體面。”

“哎。”

祝纓大方地收下了鄭侯給的良馬,尋思著新年須得再給鄭侯府上多加一些年禮。虧得家裏讓祝青君給她多捎了一大筆錢來,否則京城生活還真是緊巴巴的。

她都盼著與西番、胡人的貿易早點開始了!

出了鄭侯府,祝纓騎上新馬,慢慢地攏著馬往家裏走。回到家裏,又翻出一些南貨,添進了給鄭府的年禮裏。她收到的年禮中有一部分是梧州人通過會館的渠道給她送過來的,其中不乏她已不怎麽采購的珍珠。

今年,她又添了一處要送禮的地方——永平公主府,得給兩口子各備一份。此外,沈瑛是她同僚,拜帖和標準的京城流行的四色禮物得送。竇尚書等人現在打交道也多了,也得送。略一思索,吏部尚書姚臻家也不能忘了。溫嶽等還留在京城的舊友,以及近來接觸已變少了不少的金良家,禮物只有添、沒有減的。

凡此種種,不能一一記述。

與禮物要一同辦的是寫拜帖,許多泛泛之交,不送禮也要有拜帖。譬如今年到京的刺史中的熟人們,陳萌今年就沒來,在陳府裏見過的吳刺史倒來了。各州按上中下之別,官職的設置也小有不同,上州一個刺史拖著別駕、長史、司馬,輪流上京,下州刺史就只有別駕、司馬,沒有長史。周期不同。

祝煉從鄭家的家學裏放假一回來就被抓著寫帖子,範、張二人才做了官並沒有得到回鄉探親的待遇就被祝纓抓著去鴻臚寺幹活。好不容易放假了,祝纓又說:“你們遠離家鄉,今年就到我這裏來一起過年吧。”

二人正高興著,又被祝纓抓了來寫拜帖。

祝青君也不能幸免,尼師等人是祝纓的舊識,連同武相、崔佳成等人,也都要有拜帖。

隨從之中有字寫得好的,也有字寫得不好的。寫得不好的就去看大門,寫得好的也被抓過來照著格式抄。

一家子上上下下抄了好幾天,才將這拜帖寫完。

除夕夜,阮丞十分識相,沒給祝纓排值班。祝纓就在家裏擺開了年夜飯,將門戶鎖好,帶著所有人在前面大廳裏吃年夜飯——人員之多,是以前所沒有的。不但有常住府裏的,還有會館的王娘子夫婦、外面開鋪的蘇佳茗、來送信而未歸的巫星與打算長住的林風等人。

祝文、祝銀作為男女隨從的頭兒,帶著隨從們敬“酒”。廚娘李大娘母女本在蒸籠裏給自己留了幾樣自己愛吃的菜,將主桌上的飯菜上完就想躲進廚房裏母女倆自己吃吃喝喝自己過年。又被祝銀拉了過來,口裏說著:“灶下得有人看著。”

又從不覺得自己這樣的身份可以與主人家一同宴飲。

祝銀道:“你不知道,咱們大人與別人家的規矩不一樣的。這樣熱鬧。你那灶下要是不放心,先在這席上吃飽喝足了,你再回去。”

祝青君也提了只酒壺過來,笑道:“大人常說,一年到頭,總得有個安生的時候。來吧。”

李大娘驚訝地隨她們上前,卻見祝纓也不挑剔,還囑咐她:“要是覺得不自在,你們回房去吃也無妨。為的是舒心。”

李大娘一向知道祝纓規矩嚴但對下人極好,心又細,但是與祝纓打交道的時候並不多,心中仍然忐忑。敬完了酒,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周圍的人興趣很好,漸漸有人劃起拳來,又有人用她聽不懂的語言的調子唱起了悠長的歌兒,拉著女兒回廚房去了。

到了廚房,外面又放起鞭炮來,她們也睡不下,又有點後悔:該留下來一起熱鬧的。

想起來主人家也在場,又有一點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