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伏線(第2/5頁)

所以現在的重點在吏部。

什麽衛王、什麽孟弘,都先放一邊吧。

…………

祝纓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等告身的這兩天,她依舊是在京中交際。此時朝見已畢,祝纓就帶著蘇喆等人到處逛,帶五人在京城逛完集市去慈惠庵,在天暗下來之前帶他們到了嶽桓的府上。

嶽家父子倆都還沒落衙回來,府裏嶽桓的夫人親自出來見她:“小祝大人是不是……要找……”

她伸出手指往隔壁劉松年家的方向指了一指,祝纓笑道:“就是來尋嶽先生的。一會兒有所求,還請夫人代為說情。”

嶽桓夫人道:“是什麽事呢?他在外面的事,我婦道人家從來不過問,不知從何說起。”

祝纓道:“求點兒課本。”

嶽桓夫人笑道:“這個還有求情嗎?小祝大人你來張帖子,他就會送過去的。”

祝纓道:“這回不一樣,他們是番學的學生,先前是我與番學教授的一些語言文字,還沒開始讀經史。所以須得請教一下嶽先生,學生該怎麽教。還請夫人幫忙,千萬拜托。”

嶽桓夫人雖很少與祝纓見面,但對她印象極佳,笑道:“太客氣啦,這是好事,我也樂意的。”

不多會兒嶽桓從國子監回來了,國子監的學生得關起來上課,他倒是每天都回家。到了家裏一看一屋子的高高低低,他將剛邁進門檻的右腳又撤了回來,整個人又回到了門檻外面:“這是什麽?”

祝纓與嶽桓夫人等人都站起來迎接他,嶽桓笑道:“是三郎啊?哎?這幾位就是南邊來的小客了吧?”

“對。來,見過嶽先生。”

幾個小鬼都換了京城流行的服飾,像模像樣的行禮,嶽桓為人師表以及教化之心都騰了起來,慈祥地說:“好、好!都請坐吧,夫人為我招待小友,三郎,稍等片刻。”

他往後面去,很快換了一身便服出來,笑道:“你是越活越年輕了,以前是送個趙蘇來,怎麽?現在要他們也到京城讀書?”

祝纓道:“今天要說的就是讀書的事,只是不是到京城,是想從您這兒再請些書回去給他們讀。”

“哦哦,要什麽書?”

祝纓道:“正要與您商量。您看,他們的語言尚可,經史還沒認真讀,得怎麽讀呢?以他們的年紀,阿發還好說,旁人都這麽大了,再學蒙學的東西,就不太妥當了。”

嶽桓道:“不要怕,先背!我將五經各挑出一版注釋最好,你帶回去。至於史書,可以慢慢讀。”

“好。多謝。”

嶽桓興致很高,先問郎睿:“幾歲了?學了什麽呀?”

郎睿道:“六……七歲了,識字歌我已經都會唱了!”就是有些字還沒記得特別清楚,這個他就不說了。

考慮到他才學了不長的時間,嶽桓還挺高興,沒問他會寫多少字。

照顧到蘇喆是唯一的女孩子,嶽桓也問了蘇喆類似問題。

蘇喆道:“我比阿發大幾歲,跟阿翁學功課早,所以比他多會一些。阿翁正在讓我讀荀子的《勸學》。”

嶽桓吃了一驚:“女孩子學說話就是有天賦,你的官話很好啊!”又對祝纓解釋般地說,“我家裏女兒就比兒子說話快。”

祝纓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小妹確實用功,她學得不錯。”

“你是教她整本讀的,還是單學這一篇的?整本為何讀荀子呢?”

“就先抽了這一篇。”

“還是先讀經,也不要抽散了學,要讀整本。學有余力,再讀一讀其他。凡學問,學的要是一體,一鱗半爪、斷章取義的,反而容易南轅北轍。學的糊塗,用的時候也會用錯。”

祝纓點頭,聽嶽桓講了許多的教導學生的門道。直到嶽桓許諾:“我今天就把書單開出來。”

祝纓才滿意地說:“那就拜托啦!”

嶽桓還要留著吃飯,祝纓道:“好啊。”

她沒在嶽桓面前提劉松年,對蘇喆等人也沒說劉松年。反而在席間提及:“我讓番學裏每年比賽那麽幾回,比騎射。”

“這個好!有古風!”嶽桓說,“可惜大郎箭術不甚了了。”

祝纓道:“先生這話就不對了,‘必也射乎’。番學裏也有手生的。”

“對對。”嶽桓笑著說。

一餐飯吃得不錯,嶽桓家口味並不特別清淡,他們不是京城人,五個小鬼跟著又吃了另一地的菜色。幾人都認為面食味道也不錯,林風道:“我回去也嘗嘗這個。種的麥我還沒吃過呢。”

嶽桓夫人道:“面粉很好吃的。”

祝纓道:“他們習慣吃米。”

頭人家總有上等的精米吃,且早已總結出了許多好吃的做法。新來的麥?那是什麽?寨子裏收新麥之後用了煮粥蒸米飯的做法,口感硬不好吃,此後他就不吃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