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正名(第3/6頁)

他們遇到了幾個商人在茶鋪裏聊天,商人們的貨也賣了、山貨也收了,正坐著等回去。三大一小,小孩兒約摸十歲左右,與其中一個商人長得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似的。

一個商人說:“買賣已做完了,不知怎麽還不走?”

另一個人說:“你要走,自己走就得了。”

“我是說大人。”

“大人什麽時候走就什麽時候走,還要聽你號令?”

“我可不是這個意思!咱們還是跟著大人一道走安全些,不怕野獸也不怕歹人。”

另一個就贊同說:“沒錯!自己走的,進城還要驗身份、不許多帶人馬貨物,跟大人進來的,帶多少人都能進來有地方落腳。我寧願多等,也要跟同大人一塊兒走。遠近誰不知道,石頭城這兒,安全!”

祝大就聽到了他們說“石頭城”之類的,他也是為女兒得意,也想摻和兩句:“你們叫這兒石頭城啊?”

他這些日子四處亂躥,有個商人認出了他,又是行禮又是讓坐的。祝大對自家這個新別業十分得意,又提起石頭城。

祝石跟在他身邊,祝大一向待他更親近,見祝大說了也跟著說了一句:“我就叫石頭。”

一直沒說話的那個小孩兒因有了同齡人,也好奇地看看他手上的風車,順口說了一句:“城是用了小郎君的名字嗎?大人真疼你。”難道不是因為這城是用石頭建的?這看起來傻乎乎的財主家的胖兒子真的是大人家的小郎君?白天聽他們說的是真的嗎?

祝大的臉色當時就不太對了。

他也沒有心思跟商人顯擺了,勉強地同商人說:“明天就走,都收拾好行李吧。”

張仙姑看他臉色不對,道:“你這又是怎麽了?”

祝大見人來人往的,說了一句:“要走了,心裏不好受,不行嗎?”

接著他就要回家了,回到家裏,先讓祝煉祝石收拾東西。打發走了兩個小孩兒,祝大才對張仙姑說:“明明是咱家的,怎麽叫個‘石頭’城的?不行!咱們問問花兒姐去!”

……倒敘完畢……

花姐此時才知道這老兩口問這個是為了什麽。

她本來還以為是二老見著了“家”,又想起來祝纓還是孑然一身,不免關心起來。類似的想要孫子的話題他們不是沒念叨過,花姐以為這次還同以前一樣,正打算慢慢開解呢。現在正在關鍵的時候,真不是個好時機。祝纓是女人,要親生的孩子,就是得親生。根本不行!

明年就輪到祝纓上京了。

而且誰配呢?

祝大還問了她一個問題:“花兒姐,你讀的書時有那樣,被人養做兒子改了姓,後來不改回來,不敬親爹娘的貴人嗎?”

花姐一時實在想不出來有沒有這樣的人,只好搖頭:“我不知道,一會兒問問小祝,她讀的書更多,或許能說得出來。”

原來是在這兒等著呢!

她也不知道要擺出個什麽表情來好,只得看向祝纓。

祝大和張仙姑也看向祝纓,祝纓道:“沒那回事兒,沒起名字是我不太想叫名字傳出去。現在不是大張旗鼓的時候,不適合。”只有一圈兒圍墻,人口不到四百戶,田也還沒開出來,私兵也還沒有。顯擺什麽?招雷劈嗎?

張仙姑聽女兒給了話,就說:“那就行了,你爹白操心一回。我看兩個孩子也挺好的,別生份了。咱們明天就走了嗎?你的事兒辦完了?”

“嗯,明天走。也都辦得差不多了,大家都有個數,蘇喆大舅就是梧州長史了,下山後我寫奏本,明年他就能領到告身了。以後與他家往來,也當成走親戚。”

“哎喲,他也?”

“是,他娘托的我,說,兒子老大了,在家裏也沒個正事幹。怕跟他妹子拌嘴呢。”

祝大忽然陰陽怪氣地來了一句:“別家的事辦完了,咱自己家的事呢?既不要他當兒子,不,哪怕他沒了爹娘,咱收養了他,也得知道這是誰的家!就算不敲鑼打鼓給人知道,也得這是咱家別業吧?得叫個‘祝’家莊!就算他以後長大了,想改回本姓兒!這兒也不是不姓祝的人能占的!”

“……”祝纓沉默了一下。

張仙姑道:“你個死老頭子!又胡說八道了!你這話要是傳出去了,他們還怎麽留在家裏?兩個孩子爹娘都沒了,你叫他們到哪裏去?有良心沒有?”

祝大低聲怒道:“我又沒要趕他們走!十好幾歲了吧?老三這麽大的時候,都能自己掙錢了!成天能吃點豆子野菜混飽肚皮就不錯了,過年才能聞肉味兒!衣服補丁撂補丁!如今我給他們天天吃肉,季季新衣,還好幾套換著穿!他們都沒自己洗過衣服!還給讀書!當財主一樣養著,還不夠好?鄉下財主也沒這樣的日子!咋?還要跪著求小郎君賞我口剩飯、別給我老叫花子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