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羈縻(第2/7頁)

故而政事堂一開始自己討論的時候,鐘宜的觀點是很有道理的——這麽個兩摻的四不象,不好。

祝纓如果反對,她得拿出個方案來供三位丞相審查。祝纓只好拿出來“一州兩治”的法子來,除了自己這個刺史,南府保持原樣。職責不變。

羈縻的品級一般不會高,水份比較大。朝廷給她就是個從四品,她也就坡下驢,認了個“羈縻刺史”。她的底線是拿下梧州,梧州給她了,她不在乎這一點品級上的差異。能名正言順地管梧州就行了。

她又給原南府府衙的官員爭取了各升一級的待遇,畢竟是州了。名稱也改了,司馬也不是原來的司馬了,改稱別駕,又新增長史一名,再設一州司馬。六曹都加“參軍事”,名下又各增佐、史名額。博士的品級也升了,又加設相應的番學校,品級也與官學相當。其余吏員之類也有相應增加。刺史府的官員須得有一半以上的人出自羈縻縣,長史、州司馬由羈縻各族出任,司戶參軍事、司兵參軍事得是朝廷指派的正式官員。

外面看起來是皇帝下了一道敕書,在這道敕書之前,她與政事堂不知磨了多少牙。她的敕書下來了,緊接著的是府內的人員調整,她還得跑吏部將這些一一敲定。不過與天天蹲點政事堂相比,接下來算輕松的。

等丞相的時間她也沒浪費,她把自己的交際順手解決了大半--她混了個皇城的門籍,見不著丞相就在皇城裏瞎晃,跑到一些老朋友的面前先聯絡一下感情,約了辦完正事之後吃飯,好歹算是沒耽誤太多的事。

祝纓看了看天,道:“收拾一下,我先去趟四夷館。”

…………

四夷館內,蘇鳴鸞等人尚不知梧州的事已經確定下來了。祝纓在政事堂裏磨牙的日子,他們也過得比較擔心。祝纓每天晚上回來都會與他們溝通當天的情況,又隨時詢問他們的要求,及時反饋給政事堂。

白天,就是趙蘇帶他們逛京城,四夷館裏會“獠語”的人有,但“獠人”分了差不多十個族,能進四夷館的都是跟塔郎家相對的那條河的對岸已羈縻、進貢的人,更因河流的阻隔他們說的語言與蘇鳴鸞等人並不相同。所以祝纓就跟駱晟說,把趙蘇從國子監那裏借過來,專門在四夷館幫忙接待。

祝纓踏進四夷館時,他們還沒從外面回來,祝纓坐在院子裏等著他們。趙蘇率先進來:“那我就先回去了,明天再來……義父?”

蘇鳴鸞等人都上來見祝纓,蘇鳴鸞道:“是、是又有什麽事了嗎?”

祝纓笑道:“敕書下來了。以阿蘇、塔郎、天恩、永治、頓縣為梧州,我為梧州刺史。”

山雀嶽父吃驚地問:“南平、福祿、思城?那不是南府嗎?”

“沒有南府了,這三個縣劃到梧州了。”

蘇鳴鸞問道:“那要怎麽管這個梧州呢?”

祝纓道:“羈縻,我是刺史,我來定。朝廷派的刺史府的官員,只管那三縣。”

蘇鳴鸞放松地笑了起來:“那可太好啦!”她到京城小半月,在外面也晃蕩了很久,發現這個朝廷跟寨子差不多,寨子沒幾個女寨主,朝廷也沒什麽女官。據說大理寺裏有兩個,還是祝纓的提議。

這個信息讓蘇鳴鸞有些不安,她不希望朝廷管到她的“阿蘇縣”,更不想朝廷的手伸到這個“梧州”。都讓你們管了,還有我什麽事兒?!你們的尊卑次序,就是我要將阿蘇家拱手相讓啊!那不行!

她與山雀嶽父是此行各族裏警惕心最強的兩人,山雀嶽父是見到了孫將軍想起了往事,她就是親見了“對女人做官的不友好態度”。祝纓一說“刺史府的官員須得有一半人出自羈縻縣”,她當時就說:“不論男女。”

祝纓道:“這是自然。”

蘇鳴鸞一直以來比較擔心的就是來一個朝廷裏的“正統”官員,現在聽說是祝纓,那就可以先放心了!

蘇鳴鸞道:“那咱們可以動身回去了嗎?”

祝纓道:“還早,至少還有半個月,咱們能趕上回去種宿麥就不錯了。”

蘇鳴鸞吃驚地問:“還有事?”

祝纓點點頭:“對。刺史府官員的升調、新設,選人。”

一聽“選人”蘇鳴鸞就不急著走了!對,得選合適的人。祝纓道:“我還要吃一場喜酒、見一些人,你們願不願意與我同去呢?”

蘇鳴鸞道:“都聽義父安排。”

祝纓道:“那好,我家裏還有些事要辦,先回家住幾天,你們聽我的消息。你們出行的時候,一定要有通譯。仇文,你與他們一道。趙蘇,你隨我來。”

眾人都答應了。

趙蘇隨祝纓回到了祝宅,受到了張仙姑的熱情招待,又與顧同互相問好。

祝纓讓趙蘇先在家裏住下,她則帶上了項樂、胡師姐去鄭侯府見鄭熹——這個時候鄭熹該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