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荊綱(第3/7頁)

這一鬧動靜就大了,所有人就都知道了。

方老頭叩頭:“大人!小人實在冤枉啊!”

章司馬顯然也不太相信是“狐狸精”所為,他也懷疑是有人,所以下令讓衙役“搜索足跡”而不是搜索狐狸。又命將貧戶家圍了,這家窮,家也不大,攏共五間半屋,連地窖都掀開了,別說狐狸了,家裏連條狗都養不起。地上只有一些雞鴨的爪印。翻著個地洞,只挖出一窩老鼠!

抓的又不是耗子精!

章司馬覺得這事兒必不能是“狐狸精”幹的,判了富戶賠貧戶的房子,然後將重點放到了“狐狸精”上。

作為一個經驗還算豐富的前縣令,章司馬以常理推測,這事兒還得問富戶家的女兒。將個未出閣的姑娘拘到堂上似有不妥,富戶家也以女孩子被狐仙所惑,精神不對婉拒。章司馬就從女差裏調了兩個,讓她們去問這女孩子。本來想叫江舟的,因江舟是女差裏少數識字的人,不想她請假了,只好另派了兩人去。現在她們都還在問訊的路上,還沒有回來。

祝纓點點頭,章司馬願意正經幹事的時候,條理還是不錯的。不過,她估計這外“狐仙”可能已經跑了。當然,一切都只是她的推測,當時她不在現場,足跡等線索這些日子恐怕已經破壞完了,現在讓她過去也無法從足跡上追蹤了。所以章司馬的思路是對的,從姑娘身上入手。

祝纓對李司法道:“你多留意一下案情進展。”

李司法道:“是。”他實在忍不住,又問祝纓:“據大人看,這個案子?”

祝纓道:“先查吧。”又讓項樂把祁泰、小吳再給叫過來,麥子得開始準備種了。

…………

種麥的事兒很早就開始計劃了,期間經過了數次調整,現在執行起來還比較順利。時值九月末,時間剛好。

因為有這件重要的事情,新娘自縊的案子郭縣令就只好先放下了,探訪了幾天,沒聽到有什麽疑點。小江的屍格也填好了,是自縊。

郭縣令要結案,但是娘家不依,婆家也不依,一個好好的女兒死了,不甘心,另一個才娶新婦就吊死在自己家裏,更不甘心了。兩家在縣衙門前大打出手。

郭縣令只好讓司法佐暫時接手案子繼續查,同時將新郎暫時關押。

與此同時,江舟銷假回來了,她帶回來了一個不知道能不能算是線索的線索——新娘子不願意嫁新郎。

祝纓道:“你怎麽問出來的?”

江舟道:“她們套話沒套出來。我就去她娘家的村兒裏,找最好嚼舌頭的老婆問。”這樣的人有一個好處,雖然嘴裏沒個譜,但是亂七八糟的流言裏總會有一點影子的。

祝纓道:“知道了,既然一時半會兒沒有別的消息,你就先將它放一放。收收心,回來當差。”

江舟心有不甘,仍是應道:“是。”

祝纓有點遺憾,府裏的司法佐本身是吏職,且有數個名額。看江舟如此上心,讓她做這個司法佐可能比那些混日子的人更好,地方官屬也該有個可以直接查案的女職才好。只可惜江舟於律法上也是個半懂不懂的,文書現在也不會寫,無法讓她現在就做司法佐。

走這一步是很難的,正常百姓富戶家識字且能懂這些的不會馬上接受讓女兒出來幹這個活兒,出身差點兒的連識字都困難。各級的官衙裏文盲、半瞎的吏職也不少,如果一個女吏不能表現優異,就很難立足。

祝纓背著手踱出了府衙。街上的人多了不少,祝纓踱到了集市外面,仰面看著識字碑。

好一陣兒,身後響起了呼喊聲,祝纓和項樂都警惕了起來,丁貴跑了過來:“大人,驛館有消息。”

祝纓道:“回去再說。”

此時,身邊才有人發現了她,紛紛竊竊私語。“傳說竟然是真的?府君好微服私訪?”

丁貴和項樂一左一右,丁貴小聲說:“大人,驛館那兒的消息,荊綱回來了。”

荊綱,祝纓參了一本的人。既然奏本上去,朝廷沒有下文來罵她汙蔑好人,荊綱那兒可能就不太好過了。

祝纓見已被認了出來,從集市又買了一車甘蔗,邊付錢邊說:“回來就回來吧。送信的人呢?打發走了嗎?”

“還沒有,小人怕大人還有話要問,先將他留了下來。”

拖著一車的甘蔗,幾人回到了府衙。

來送信的是個驛卒,見了祝纓道:“小人奉本驛驛丞之命前來稟告大人,荊家大官人回來了。”

荊綱,也算是南平縣有名的人物了,到了驛站一亮身份,驛丞就知道他是誰了。給他喂了馬又要安排他的宿處,荊綱沒住,只要了些茶水,說是歇一歇就上路。

驛卒道:“我們頭兒說,看樣子他要趕回來了,就讓小人來報個信兒給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