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格局(第2/7頁)

祝纓道:“這是自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麥子不是樹木,打個折扣也得三、五年不是?福祿縣我倒能說如今差不多了,旁的不能虛報呀。否則朝廷一征稅,就什麽底兒都漏了。再者……”

她壓低了聲音,薛先生摒息靜聽:“本州還有逋租吧?那個不得平麽?便是南府,也還有些個舊賬。當年我可是好不容易才同冼侍郎討價還價爭到了五年的時光,哪有自己往坑裏跳的。咦?這錢糧上的事兒,不是董……”

“啊!”薛先生突然說,“是了,你說的是。”

祝纓不動聲色,董、薛二位的分工,董先生管錢糧、薛先生管刑名,這是個粗略的分工。黃十二郎案子的時候,薛坐鎮而董隨行使董先生得到了好處,雖然兩個人的名字同時報了上去。但是公文上的排名也是有講究的,一般而言,重要的都會排在前面。除非特殊情況想要混點兒什麽,又或者是吃透了看公文人的心理,否則,重要性都是依次排列的。那份公文上,董先生名字在前,就得了,薛先生及其他人名字在後,就沒有批。

祝纓那份請功的公文也是同樣的道理。

二人同時南下,薛先生的不甘自是可以想象的。

祝纓道:“能平舊賬,也是一樁好事。大人會看在眼裏的。”

“但願吧。”

祝纓道:“一定會的。”

兩人說話間出了刺史府,薛先生將祝纓送到了驛館,又再次向她詢問了南府宿麥的情況,祝纓也給他說了:“福祿縣今年能畢,其余三縣各得一半,到得明年只要沒有災變,南府差不多就算成了。我也可借此機會將陳年逋租清一清了。”

田地就這麽多,百姓繳給縣衙的錢糧,縣衙押送的時候路過府衙得先留一部分給府衙,府衙一總送到刺史那兒,刺史府還得留一部分,最後才是匯總到朝廷。這一層層的花銷,產出卻只有那麽一分土地。

南府也是有欠朝廷的賬的,不過比福祿縣的情況好一些而已。地處偏遠、肥田不太多,農田水利也比北方差一些,一旦有小災就容易大減產。哪怕朝廷減免賦稅,官吏要吃要喝,還要向州府上繳錢糧,虧空就越來越大了。

有了宿麥,五年不給朝廷交,百姓也能寬裕些,向他們追繳陳租也能繳得出來而不至於將百姓餓死或者逼成流民。則州、府、縣三級也能用這一部分的收益來補些虧空了。

只要舊賬一平沒了負擔,包袱一卸就能輕松上路了。

祝纓將一切都計劃好了,她這次到州城來還要同冷雲再談另一件重要事情——分成。

就是稅收的分成問題,層層上繳,得將這個比例給談下來一點,要求南府往州府繳的比例是不是減一點?又或者是固定一個額度。與冷雲談妥了之後,她就可以據此再與自己手下四縣再談一下南府從四縣抽成的比例。這也有利於清償逋租。舊有稻米的成例不易談下來,新種的宿麥的分成得跟冷雲好好說道說道。

薛先生眉頭輕皺,祝纓卻怎麽也不肯松口,她差不多能夠確定,冷雲又著急宿麥,至少有薛先生的進言。

薛先生從她這裏得不到支持,哀聲嘆氣:“如此,又要蹉跎數載啦。不瞞大人說,我年過四旬,依然一事無事,實在慚愧。”

“怎麽會是蹉跎呢?一年有一年的收成。”見薛先生還是愁眉不展,祝纓便又給他出了個主意——“先生不妨將自己關切的事情同冷大人仔細聊一聊,或許,冷大人有不蹉跎的法子呢?冷大人不拘小節,卻也不誤大事。”

薛先生咬唇不語,思忖著這個建議的可行性。祝纓道:“選個好時機。”然後就再也不提這事兒了。

丁貴快步走到門口,沖進來一探頭,又作躲閃狀往後退了出去。

薛先生不好意思再留,道:“祝大人有事,我便不叨擾了。”

“能有什麽事?除非朝廷有事,否則,眼下刺史府最大。”

薛先生瞥見丁貴手裏拿著公文,拱一拱手:“大人這幾天都能見著刺史大人的。”

祝纓將他送到了門外,順手從丁貴手裏提過公文,笑罵:“狡猾。”

這公文很薄,而且看上面的編號是她昨晚才看過的,祝纓順手將公文飛到了桌子上,又讓丁貴去將三個縣令與莫縣丞一並叫過來再開一個小會。

四人留意著祝纓的動靜,薛先生來而又去他們都看到了眼裏,一聽召喚馬上就過來了。

祝纓道:“已見過刺史大人了,明日會上大夥兒將準備好的事務如實匯報即可。”

四人都答應了。

祝纓又說:“還有一件事,新任福祿縣的縣令,不幸殂於途中。明天對冷大人回話的時候,不要再提及‘等福祿縣令到任如何如何’的字句了。”

四人心中一凜,關縣令對莫縣丞使了個眼色,頗有恭喜之意。莫縣丞先是一喜,繼而一驚——壞了,準備不足!若是個代理事務的縣丞,縣令就要到了,他只要保守回答一些問題即可,有事都推給馬上到任的縣令,有什麽難題等縣令來了跟知府、刺史回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