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本府(第2/6頁)

阿蘇夫人道:“只要我能走得動。”

祝纓又與大侄子等人道別,對他說:“打起精神來,事情沒那麽糟。”她也想給這大侄子有個安排,實話。阿蘇家應該是她做出來的一個“友好典範”,既是典範,就要盡量皆大歡喜,實在不行,再快刀斬亂麻。

在那之前,先給蘇鳴鸞一點時間,她自己也要先回南府整頓一下。

南府的情況可比她初到福祿縣的時候要更麻煩一些。

蘇鳴鸞這回帶領幾個哥哥親自送祝纓、趙娘子等人下山,她還給祝纓隨行的府衙官員送了些禮物。在縣城居住數年,蘇鳴鸞多少學著了一些山下的“潛規則”。

一行人途中又宿一夜,一入福祿縣境,雙方隊伍都停了下來,祝纓道:“開始吧。”

蘇鳴鸞道:“好。”

福祿縣與山裏的界線之前是比較模糊的,一個約定俗成的“勢力範圍”大概是從西鄉再往西的山裏就算是阿蘇家的地盤了。具體從哪裏開始算,有時候是從山腳下一棵古樹,有時候又是從那一片樹林。現在又有一種新說法是榷場,但是榷場更靠近西鄉。

現在二人要做的是立一塊界碑,將福祿縣與阿蘇縣的地盤固定下來,以後與之相關的一切才好有一個清晰的界定。

界碑立在山腳下進山的道路開始變得崎嶇的地方,路邊立了一塊大碑,正反面刻上兩縣的名字。她們殺了一只雞,將雞血灑在地上、淋在碑上,這個儀式才算是結束,蘇鳴鸞目送祝纓進入西鄉地面。

祝纓自入福祿縣,路上又被圍觀、尾隨到了縣城。

縣城裏,張仙姑等人幾日來已與熟識的人道了別。五年來,他們在縣城的茶館裏消磨了不少時光,又在集市裏尋找到了許多的樂趣。鄉紳們的想法有時候讓他們不舒服,也受鄉紳不少奉承。眼看著這個縣城一點一點的變好、變得熟悉,這就要走,女兒升官的喜悅在回到福祿縣城之後又添了一點傷感與不舍。

縣城的百姓又是一陣的挽留,祝纓道:“莫縣丞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會照顧好大夥兒的。”

莫縣丞忙團團一揖:“我要不好,父老鄉親只管到府城去告我。”

府城的官員肚裏一陣哂笑。

祝纓上山的這幾天,張仙姑等人將衙裏東西也都收拾了一些。大件的家具都是竹器,笨重又便宜,府城已定制了新的,舊的就都留了下來,只帶細軟、雜物之類,都裝了箱子。五年間,家中又零零散散添置了好些東西。張仙姑心裏有數,比如府衙那兒還缺幾個掃帚,她就把縣衙的掃帚也給帶上了。

侯五、小吳等人比她瀟灑得多,將幾件衣服、鋪蓋一卷,就大功告成了。小江主仆二人也比張仙姑痛快,她們也是各一個包袱卷兒,小江再多一口藤條箱子,裏面裝著一些她當仵作的家什,江舟是多一個布袋子,放著自己的文具和卷了邊兒的幾本記的筆記。

各人收拾好了行李,祝纓又叮囑童立童波要好生幫著莫縣令,二人也灑淚答應。

一家人這才往南府進發。

福祿縣的百姓一路將她送到思城縣,思城縣的百姓又接著,兩縣都有人送到南府。祝纓又讓顧同去訂了席面,招待這些人吃了一席。

赴任交割之事,至此才算結束。

…………

顧同忙上忙下,他舅緊趕慢趕地監工,在祝纓離開的這幾天將府衙的家具給督造了出來。祝纓這裏回來,他舅那兒將家具往府衙裏運。顧同親自在後門那兒點驗。

花姐兒拿了個賬本,與他一起點貨、算錢。每間房幾件家具各多少錢,便宜的如院子裏隨便放的小竹凳子、小竹椅子,也有幾文錢的,也有十幾文錢的。搬進來一件,花姐就勾一件,在後面注上錢數。

數到大件家具的時候,花姐皺眉道:“這不對!”

顧同緊張地問:“大娘,怎麽了?”

花姐道:“剛才給丁貴他們的訂的那幾張床,一百文,做工簡單。這一張給小祝的床,快頂上木床了,床柱上頭還有雕花,也是一百文?別欺負人家買賣家。”

顧同一頭汗,他光顧著點數了,好險沒留意到:“舅舅。這怎麽回事兒啊?”

他舅搓搓手:“呃,這個……”

花姐道:“咱們要與買賣家算清楚。杜大姐,你幫我請項安過來。”

杜大姐答應一聲,跑去前衙將項安請了過來。項安路上詢問杜大姐何事,杜大姐說:“大娘說,家具的錢數不對。”項安道:“大娘算賬一向仔細,家具那點賬她怎麽會吃不準?又叫我做什麽?”

到了才知道說的是“價格”,她是縣城的商人,因為常在外面行走,府城竹器的價格也能估出一二來:“小件兒的價差不多,大件兒的收得少了,工貴得再加點兒。這是拿了尺寸趕工制出來的,不比隨手買的小件成品。這一件,少說得有五百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