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牙笏(第3/7頁)

“我不用人壯膽。”

“那也得跑腿兒不是?”

祝纓點點頭:“也對。”

祝纓吃完了飯,也換了身綢袍,佩著兩柄短刀,騎著馬,帶上顧同、項樂、錘子、石頭,點了四個衙役雇了幾輛大車,從家裏搬取了東西,一頭紮到了鄭侯府上。

鄭熹今天不用上朝,家裏上下沒人敢懈怠,都早早起來,大氣不敢出地灑掃、準備。祝纓到的時候,侯府前面的街上都已經灑掃幹凈了,雜役們已提了掃帚回府裏休息吃早飯了。

祝纓在門前下馬,項樂牽了馬去門邊拴馬樁上拴好,顧同躥到前面去拍門。

裏面一聲:“什麽人?”

祝纓道:“我。”

“你是誰啊?哎,等等!”門被拉開,管事一臉驚訝地道,“還真是三郎!三郎怎麽回來了?也不先說一聲。”

“小吳沒投帖子呢?偷懶了,回去我找他算賬。”

“來過了來過了!那小子,機靈!哎喲,都是官身了,以後可不能這麽與他打趣兒了。三郎,快請進。這幾位是?”

祝纓道:“跟我上京來的。”

管事一看這幾個人,樂了,笑道:“三郎終於肯帶個小幺兒了。”他看錘子機靈,石頭年紀也不大,就以為這兩個是祝纓的小廝。

祝纓道:“說什麽呢?這兩個孩子我看著很好的。”

管事道:“三郎說好,必是極好的,三郎快請。這幾位……我來招待?”

祝纓問道:“鄭大人現在得閑麽?”

“呃……”

“幫我通報一聲吧。”

管事縮一縮頭,拍了個小廝,小廝飛快地跑了進去。管事請祝纓在門房裏坐下,低聲道:“不是我要為難三郎,七郎遇著了點兒事,不敢這麽讓你進去。”

小廝又飛快地跑了過來:“七郎請三郎過去呢。”

祝纓將顧同等人留下,自己跟著小廝到了後面。鄭熹沒有在書房,而是在住處見了她。他的桌上擺著些茶點,嶽妙君正與他對坐,二人身後還有幾個美婢。見到她來,鄭熹指桌邊的一個位子說:“來了?坐。”

祝纓對他一揖,也大大方方與他們夫婦坐一張桌子上了,侍女們給她上茶、上點心。鄭熹道:“你來得不巧,早飯撤了,只有這些。”

“吃過來的。”

嶽妙君有點擔心地看了一眼丈夫,鄭熹道:“看我幹什麽?他比猴兒都精,看到我在家他早猜上了。”

“昨天聽老左說了。”祝纓道。

“他消息倒靈,大理寺……”

“大理寺還是那個大理寺,您只要一回去,還是原來的模樣。竇大理又不是傻子,怎麽也得容人有點兒作為不是?”

鄭熹道:“我說什麽了嗎?招你這麽一套。嘖!”

“大人看著氣色還好,寵辱不驚,養氣功夫全是成了。”

“成什麽?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倒是你,還敢過來!”

“這有什麽敢不敢的?”祝纓說著摸出了禮單遞過去,“我的禮雖薄了些,想來還不至於被打出去。”

鄭熹親自接了過去看了一眼,笑了:“這還說薄?我說你膽子怎麽大了起來。”將禮單遞給了嶽妙君,嶽妙君也打開來看了,見上面長長寫了一串,除了橘子、各色果幹、山貨之外,又有珍珠寶石、玳瑁硨磲、南貨絲綢,另外還有兩簍茶餅。

嶽妙君笑道:“三郎都拿了來,自己怎麽辦?”

祝纓道:“我家人口少。”

鄭熹道:“那也得留神,你看看他這一身,過時了,你再給他安排一下兒。”

嶽妙君道:“好。”真的起身去給祝纓安排衣物了,想到祝纓家裏還有父母姐姐,順便也給他們安排了京城最近流行的式樣。因為兩宮崩逝,皇帝看起來很在乎這件事,京城人就在比較素淡一些的顏色上下起了功夫,與前兩年的流行完全不同。

嶽妙君帶著幾個侍女離開,鄭熹面前就剩下祝纓了。

鄭熹問道:“都聽說了?”

“聽到了一些消息,不知道全不全。驛館裏還遇到了兩撥獻祥瑞的人。”

鄭熹慢慢地伸出了一個手掌:“今年就五撥了。”

“喔。”

鄭熹道:“太子居喪不謹,宴樂。”

“不像他會幹的事兒。”

“嗯,太子妃給引見的幾位士子,幾人一處用了個飯。”

祝纓聽了都樂了:“士子?那夠幹什麽的?又不是禁軍。”

鄭熹看了她一眼,祝纓道:“禁軍也?”

“陛下把禁軍也調了。你們呢,沒事兒別瞎想。”

“哎!”

鄭熹反而好奇了:“你怎麽不著急呢?也不猜測?這麽坐得住?”

“打小就知道著急沒用,不如看著體面一點,免得叫畜牲看了笑話去。”祝纓誠實地說。

鄭熹笑道:“你幼時貧苦,倒也磨練心性。我從小沒吃過虧,現在給補上啦。不過也沒什麽,我與太子湊在一處,太招人眼了。我還是趁早退下來吧。對我、對太子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