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請托(第2/5頁)

黃十二郎這樣的比較大的地主,從來不在她招徠的考慮之內。這樣的人最基礎的財富都在土地上,他的田地搬不過來,人家根基在那邊輕易是不會搬家的,招徠是白費力氣。客居、寓居可以,過來生活是要花錢的,也算給福祿縣送錢了。

黃家的家資她也有點數,至少知道賬面上的數目。

同鄉會館開到哪兒,當地的大致情況也就從哪兒傳回縣衙。祝纓在年前就開始召回各地同鄉會館的主事,讓他們詳細匯報當地的情況。

這原本是為冷雲準備的,後來發現冷雲的幕僚還挺可靠、又從京城各部拿到了不少好東西,回來刺史府交割拿到了本州的档案之類。祝纓就不將自己偵知的情況拿出來了,反而借著幫忙交割之便利,又將州裏、尤其是南府和鄰縣的一些戶籍田簿之類翻閱暗記了下來。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黃十二郎在三個縣都有田產,在福祿縣賬上的不多,但是有,每年也都照著賬上的繳稅。但是因為戶主本人不是福祿縣人,所以黃十二郎不在福祿縣服徭役等役,祝纓召集鄉紳也不找他——他不在戶籍冊。同鄉會館的信息是:黃家在思城縣是真正的田連阡陌,他的話比思城縣令的話還要好使。同一件事,縣令說的話也能辦,效率是不及黃十二郎的。

這樣的人放棄了在思城縣經營了幾代人的基業到福祿縣來?

祝纓道:“說實話。”

黃十二郎也就實話實說了:“草民薄有家產,居住在哪裏吃穿都能應付得來,往嶽父家拜壽驚覺福祿縣變化之大,便動了念頭。人總願意往更興旺的地方來的,還請大人成全。”

黃十二郎也是有點自信的,他自己是附近最大的地主,他認為有資本使地方官接納他。鄉紳們慣常的手法,什麽隱戶、隱田,又有偷逃賦稅、徭役,或使人頂替,或賄賂官府等等。只要做得不太過份,地方官大半是睜一眼、閉一眼,不提鄉紳有什麽幫助教化之類的作用,單是每年的年節、生日鄉紳們孝敬給地方官的禮物就是一筆大收入了。

只要不過份,不讓政績上難看,官僚們的手都是松的。

從與嶽父、舅子們的交談中他也摸到了一些祝纓的情況,小舅子最敬佩祝纓,將祝纓誇得一朵花兒一樣,什麽生活儉樸家具都是竹器,什麽家人也很簡樸還會穿布衣出行,什麽經常親自到街上閑逛就在路邊與貧民聊天,什麽親自監督耕種親自下田。

但是黃十二郎卻留意到,嶽父家也是給祝縣令送禮的。過年過節、做生日等等,鄉紳們都會聚集送禮。雖然她不攤派,但是收。她還帶了爹娘姐姐過來,姐姐這個稍差一點,父母的生日也是要過的。頭一年大家不知道,後來聽說了也送禮,縣衙也沒把禮物扔出來。

黃十二郎據此得出一個結論:是個能幹的官員,但是絕不是油鹽不進。只要利益足夠,就能夠打動他,並且適當的時候完全可以將條件都亮出來與他談。

因此他準備了厚禮,既是因為要請托接收,也是讓這能幹的縣令看看,他有錢,跟他達成交易不虧。

他在等著祝纓假意詢問、出一點小難題,再收了禮物,然後答應下來。思城縣那裏他已經打點好了,跟裘縣令也講好了,裘縣令並不阻攔。

裘縣令這一任的任期就在明年到期,並不能確定是走是留。南府地方偏,時常有官員不願意赴任的情況發生,一個搞不好縣令就要多留一任,裘縣令沒個後台,福禍難料,做的兩手準備,如果繼續連任就著力推廣宿麥的種植。如果明年順利走,他也不在乎黃十二郎跑路,人走了,地還在,照常繳稅就行。沒必要挽留。

祝纓道:“到了我這裏可未必就比你在老家舒適呢。”

來了!小難題來了!黃十二郎起身長揖:“還請大人成全,舒適不舒適,小人一力承擔。只要大人點頭,小人便在縣城裏買宅安頓家眷。”

祝纓道:“你要遷戶籍,自家往衙門裏來報備就可,你來路又明白,等閑不會有人阻攔,福祿縣衙辦事,從來不故意為難人,你何必特意登門?”

黃十二郎道:“是小人的一點小心思。”

“哦?”

黃十二郎想把戶籍給落到福祿縣自己田地所在的某鄉某村,是指定了落戶的地方。這個地方是他考慮好了的,他不落戶在縣城,這裏富戶雲集,落到偏僻一點的鄉村裏更容易獲得名額。他研究過了祝纓辦過的事,真是個精明而勻稱的人,在分配的時候總是先均衡,再稍照顧一下親近之人。

親近先湊不上,就去占個偏僻地方的名額,別人爭不過他。

祝纓道:“成,你打定了主意就落戶過來吧。”

嘿!成了!黃十二郎眼見一切順利,笑得越發坦誠:“多謝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