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盤算(第3/7頁)

趙蘇這回可一點也不反感這個“咱們”了,他低低地叫了一聲:“舅舅。”從小到大舅舅可比親娘待他還要寬容。

阿蘇洞主道:“我還是要問一句,你看你這位‘義父’究竟是不是真心想與咱們好呢?”

趙蘇一凜,他也陪了一點酒,現在酒意也散了大半,道:“義父為人很好。”

阿蘇洞主道:“那就好,那就好,對你好,對咱們都好。”

“是。”

“要一直好下去啊!”阿蘇洞主順。

“樹兄”從旁道:“看起來還是不錯的。他要是不行,咱們就依舊回寨子裏,熬一熬,不過苦一些。”

阿蘇洞主苦笑一聲:“得熬得過去才行呀。孩子,你回去休息吧。”

他這外甥性格有點小別扭,不過是個聰明孩子,應該看不錯人,阿蘇洞主自己也經過幾次交易觀察,覺得這個小縣令可以放心,他這才放心地睡去了。

第二天他起得稍晚些,吃過了早飯也不急著去縣衙催促祝纓,而是又在縣城裏閑逛。趙蘇這幾天都不得去上學,也過來陪著舅舅,兼充作翻譯。阿蘇洞主道:“不用你陪,我找個會說話的商人。”

趙蘇道:“他們不如我。”萬一商人有私心又或者有別的什麽意外,那可就不好了。

他們又去了市集,阿蘇洞主指著識字碑問:“昨天就看到了,這是什麽?”

趙蘇說:“識字碑。義父大人請京城的劉先生寫的,又編成了歌,只要會說話、會唱歌的人,唱著歌對照著碑就能認得字了。”

阿蘇洞主在碑前站立良久,道:“為什麽能人都生在山下呢?”他嘆息了很久也沒有心情去看別的地方了,就要回驛館。趙蘇以為他累了,說:“回去休息?昨天晚上的菜好吃嗎?我再去給舅舅弄來。”

阿蘇洞主含笑道:“好,咱們一邊吃好吃的,一邊等你義父的回信。”

……

趙蘇他義父正在縣衙裏寫信,又寫一封給鄭熹的信,除了問候,還要問鄭熹有沒有什麽需要采買的南貨之類,她正好在南方,可以進貨。

寫完了信,就將關丞、縣尉、莫主簿等人召了來,宣布了一件事:“我打算去阿蘇家的寨子裏走一趟。”

關丞等人都驚呆了,莫主簿更是猛地站了起來,他們七嘴八舌地說著一件事:“大人,不可!!!”

祝纓道:“你們道阿蘇洞主來是為了什麽?他想開榷場。”

關丞道:“交易過幾次,信譽倒也說得過去,請示朝廷就是,大人何必以身犯險?”

祝纓道:“你這話就有意思了。”

“下官是有意思,有快要急死了的意思。”

祝纓道:“什麽叫‘以身犯險’?既覺得險,怎麽敢就請示朝廷要開榷場了?”

“那就不開。”莫主簿答得幹脆。

關丞白了他一眼,心道:你個傻子,不會看人眼色,大人是要用獠人來拿政績的,他能不開嗎?咱們這位大人,心大著呢!

關丞也不嘲笑祝纓是癡心妄想,在他心裏,祝纓是有本事的人,興許能幹成。他只擔心自己的主官這一次是真的挺冒險的。從來,哦,不,二十幾年了,只有一些商人或許進過山裏再回來,山上山下因為上一次的變亂已然互相不信很久了。

什麽阿蘇洞主嫁妹子就是相信山下這種話,關丞是直覺地不相信。就憑前陣子才換的奴婢,是吧?那就是互相坑的。

主官涉險,他們能落得到好嗎?關丞十分擔憂。

祝纓道:“放心,我自保的本事還是有的。人家都下來了,咱們不能不接這個盤。”

關丞道:“要麽……請府裏派兵丁保護?”

祝纓道:“胡說。”

朝廷除了京城禁軍之外,又有各地邊軍。福祿縣這個地方也勉強算個“邊境”,但是“獠人”又與胡人不太一樣,說“邊”又不太“邊”,所以福祿縣以前的駐軍很少,主要是為了看守流人營的犯人之類。隨著流放犯人被府城接收,這些兵丁也跟著轉移過去了。

應變的士兵也有,卻是駐南府的,主要在福祿縣與隔壁縣交界之處,一處兵營看兩縣,二十年來倒也相安無事。要調兵丁就得申請,這一申請動靜就大發了。

關丞就死活不肯答應,祝纓道:“現在開了榷場,固然算我的功勞,如果他們那裏有什麽變亂發生,我在,尚能支應。如果我走了,豈不是把個爛攤子留下了,我得去看一看。我意已決,不必再提。我會向阿蘇洞主提出的,只要談妥我就進山。我動身之後,縣裏的事情還如之前。”

之前就是,祝纓出行有時候自己、有時候帶一部分官吏,但是會剩下一部分官吏在衙門裏理事。祝纓這次打算自己去,因為別人也是語言不通的,自己帶幾個隨從意思意思就行,人帶多了一旦有事自己還得撈他們,不劃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