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變化(第4/6頁)

真是太突然了!五、六年都沒見過鄭熹的兒女,她也就是在準備給鄭熹送禮的時候列點京城會給孩童的東西。什麽金鎖、鐲子等等,還是花的公款更多。可誰會隨身攜帶送給上司孩子的東西呢?又見不著!山楂丸、麥芽糖之類她就帶了一些。

鄭熹看到了,說:“小裏小氣。你從我這兒贏錢的時候怎麽不見你猶豫呢?”

祝纓連裝金銀錢的荷包一道給了這姐弟倆,說:“莫要冤枉好人!”

藺、姜等人都不笨,他們之前也是沒有被引來見過這兩位的,也是走禮的時候總共攏一張單子送到鄭府。見這陣仗的時候也都發現了問題,正在猶豫的時候鄭熹拿祝纓說話了。好在他們身上的裝飾之類比祝纓要好得多,隨手摘一摘,倒也不算寒磣。邵書新生財有道,隨身也帶著些貴重東西。

鄭奕與溫嶽卻是早就跟這姐弟倆很熟了的,他們倆就笑看著。

祝纓最後還是沒把山楂丸掏出來,而是摸了幾樣小玩藝兒。她自己做的竹編的小蜻蜓小螞蚱之類,青翠欲滴,說:“隨便編的,看得順眼就看兩眼,看不順眼就扔一邊兒得了。”

兩個孩子也接了,小男孩兒伸手住螞蚱尾巴延出來的一點小竹片上捏著拽了一下,想把它拽下來——整個螞蚱都挺精致好看的,就是多了這一點看著不舒服,得給它弄掉!

一拽之下螞蚱的翅膀和須須都動了,他小小驚了一下,又很快恢復了鎮定的樣子,把螞蚱給袖了,嘴角翹了翹。

鄭熹道:“不務正業。”

“這也是能養家糊口的手藝呢。”祝纓說。

鄭熹道:“你又來勁了!”然後問了他們隨侍的人帶了誰,又問何時回來等等。鄭霖道:“李媽媽和張媽媽跟著我們走,我帶著阿松、阿良兩個,弟弟帶的是阿月和阿香。外面門上有安排車和跟隨。”

鄭熹讓兒女路上小心,代他給外公外婆問好。

鄭霖道:“是。”這姑娘話不多,但不板著臉裝大人,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也不故意掛著一個面具一樣的微笑。大家閨秀而不刻板。

她辭別父親,也不忘示意弟弟,一起向“叔父”們道別。

男孩兒看著更加不拘束,跟著姐姐一道跟端午六傑告別。

鄭熹含笑看他們離開,指著祝纓道:“以後過年,就叫他們見你,我就能見著回頭錢了!”

祝纓道:“沒事兒,我等會兒再跟老侯爺那兒騙點錢去……”

所有人都笑了起來,連不太熟的藺振都說:“帶上我一起。”姜植也笑:“我也還年輕,合該討一討壓歲錢。”

…………——

祝纓一向說話算數的,她在鄭熹這兒跟倆孩子撒了一點錢,轉天就又跟著金良等人到鄭府來摳錢了。

這樣的時候鄭侯是願意灑錢圖一樂的,也是一些武藝高一些又或者有特別的技藝的人賺錢的時候。祝纓正缺著錢,她也拿捏一下尺度來贏錢,絕不把搖骰子的手藝拿出來顯擺。

鄭侯和郡主一年到頭也不見她幾回,只在說話的時候會提到她。但是過年拜年的時候見到了,卻都是很喜歡的樣子。祝纓拿他們的錢也不手軟,心裏算著自己蓋房子的錢能寬裕不少。

射鵠贏了,心裏念著一聲:廚房有了。

給郡主拜年,心裏念一聲:西廂有了。

跟金良、唐善猜拳贏了,心想:馬棚有了。

這一天她過得非常開心。

回到家裏,家中也準備好了晚飯等她回來。祝纓回房換衣服,張仙姑跟著進去了,問道:“沒喝酒吧?”

祝纓道:“他們不敢讓我喝。”

張仙姑笑道:“那咱們關起門來喝!哎,你幹嘛?”

“又賺了點兒。”祝纓邊說邊把身上裝的那些金銀往外掏。

“嗯?誒?是不是不對啊?”張仙姑猛然想起來一件事兒,“大過年的,不是該給上頭送禮嗎?幾曾見著回頭禮的?還這麽多。”

祝纓道:“我年年拿回頭禮呢。”

“你可別為了眼前這點兒東西,得罪了上司啊。”

花姐心道,幹娘這明白得是不是也太晚了些?

她說:“幹娘,小祝心裏有數的,您就放心吧。”

“怎麽……”

祝纓心道,當然是因為我這一整年給他賺得足夠多,他過年的時候給我返一點兒利才是他會做人呢。

今年沒有龔案那樣的大案,也有一點抄家的事兒。還有審理一些其他衙門非法錢財賬目之類。

不算這些不能明著說的,祝纓掌著大理寺,也不坑鄭熹的錢,反而能通過大理寺光明正大地給鄭熹好處。大理寺所有好事都是按著品級分配的,鄭熹是大理寺最大的頭兒,自然拿的都是大份。

最讓鄭熹重視的是整個大理寺運轉極好,鄭熹辦事也順手,都被皇帝誇好幾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