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開年(第4/5頁)

鄭熹就很憤怒:怎麽基礎這麽差,還不肯好好地學個六藝?非得走明法科呢?明法科出來,看大理寺這些天審的案子,也不止是破命案吧?

祝纓就被鄭熹給盯上了。

同僚們樂見其成,王司直等人都笑話她:“哎喲,這下又當回學生啦!學不好要打手心的。”他們年紀大,又熟識,也就取笑得。

出了鄭熹的正堂,蘇匡就說:“小祝已經升得夠高的了,趁他當學生,也該讓同僚們也立些功勞了。”

左主簿看了他一眼,心說:傻冒!沒看小祝給鄭大人幹了多少不能見人的事!換了你,鄭大人能放心麽?

王司直心道:出了正月,抄家還得是他的差使,正月裏他就把功勞讓給別人也不虧呀!再說了,學點算學,接著抄家去,也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是?你現在嘰歪,也是輪不到你的!我這司直就算休致了,也是輪不到你的!

王、左二人對望一眼,立志給蘇匡拖後腿。

那邊,祝纓就開始了帶薪學算學的生涯。

她學得也快,鄭熹偶爾指點一二,但離現在就能做賬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她心裏明白,這個時候讓她學算學,一是為她多學點東西,二其實也是讓她略避一避鋒芒,正經差使也不會不派給她,也可散一散同僚們的嫉妒之意。

她又有個主意,這算學、管賬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學會的,她就慢慢學著,也不止學管賬。人生很長,算學還有旁的用處呢,什麽土石方、天文之類。她恰巧因除夕與欽天監、工部等處的小官有一點點吃席的交情,也可以請教。

鄭熹見她能沉得下心來,對她又更欣賞了一點。

這個年紀的孩子,很少能有這麽沉穩的。並不是所有吃過苦的孩子有了機會之後還能保持優良的品性,有些人少時寒微,一旦有了點出人頭地的機會頓時就顯出一種餓死鬼見食物的模樣。他聽金良講過,行軍的時候遇到天熱缺水,如果找到水源,一定不能讓士兵敞開了喝,要在碗裏灑一把米糠或者草灰。否則,喝得太快是要出事的。

祝纓這個樣子,倒省得給碗裏灑米糠了。倒是蘇匡,真值得給飯碗裏摻點砂子,好叫這小子吃相好看一點!

背著手,鄭熹踱步走開,繼續研究給龔劼定多少條罪去了。

鄭熹並不知道,在祝纓的心裏,或者說在所有人的心裏,他給祝纓安排的這條路已經是非常的通暢了。他根本就不是給祝纓端涼水,而是給了她一碗甜蜜蜜的溫水,並且說:“不夠還有,但是不要喝太多,等下還有酒席。”

祝纓毫無怨言,學得也很起勁。正月裏學了半個月,休沐回家都帶著功課。到了二月,又學了半個月,已經會用算盤打個一千九百二十七乘以三□□百二十九了。雖說她以前計劃過開個小茶鋪,偷學過一點算學又偷偷練習過一點算盤,這進步也是很驚人的。

正在祝纓學得入迷的時候,新的活來了——鄭熹讓她別窩在大理寺了,繼續抄家去吧!抄完了,就給她一本賬房們算過的賬本,讓她拿去練珠算,測試一下她的學習成果。鄭熹居然沒有忘記下令:“凡非家生奴婢,皆開釋。”

祝纓只得放下算盤,只是這次不知道為什麽,大理寺派出了更多的人,禁軍的人少反而少了一些,祝纓估計得是鄭熹跟大將有什麽協議在內。光祿大夫嚴家偏巧不在她的單子上,賬本也不在她的手上。

她忙完了自己手上的活,當晚就去了老馬的茶鋪。老馬樂呵呵拱手地道:“三郎,說話算數的人!”

祝纓道:“接到人了嗎?”

老馬道:“接到了,接到了。”又為兄妹倆說好話,“那小子就是沒計較,不懂事兒,我就說你做事再沒紕漏的,他非要跟著!你的本事,我能不知道麽?他非得知道點厲害才肯老實。”

祝纓道:“什麽厲害?我又沒將他怎麽樣。他倒是厲害,連我的家人都盯上了。老馬,你好呀。”

老馬忙又跟著說好話:“再不敢,再不敢的,往後你說話,說什麽,咱們就聽什麽。”

祝纓笑笑,不說話。老馬趕緊往後揚聲道:“後頭躲什麽呢?還不出來磕頭?”

一時兄妹倆都出來,祝纓看他的妹子,也是個貌不驚人的姑娘,十六、七歲的樣子,粗手大腳卻又很瘦。祝纓皺眉,在廚房還能瘦了,可見這些日子是受苦了。那個哥哥呢,也瘦了一些。祝纓道:“罷了。”又給了些錢,給老馬,說:“呐,夠他們吃一個月的吧?一日三餐,別餓著了。再往後,就憑你自己的本事糊口了吧。”

兄妹倆不敢相信她居然這麽好心,尤其是那個哥哥,他還以為祝纓要追究下去了呢。

祝纓擺擺手,不跟他們計較,卻又點點老馬說:“下不為例,再有,我只跟你算賬。”說完,笑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