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祝纓(第3/4頁)

鄭熹問道:“什麽書?你後來識字了,總認得吧?”

祝三道:“皇歷。”

這一家子也是絕了!鄭熹想。對黃先生道:“寫吧。”

黃先生只得寫個祝大郎與張大娘,祝三倒是有了正式的名字——祝纓。

剩下的事都交給黃先生辦了,黃先生道:“之前於平辦的戶籍也就沒用了,我去給銷了戶?”

鄭熹點頭,讓他去辦了。

黃先生一走,祝三就站了起來,鄭熹道:“坐下,你又不是什麽乖巧的人,別裝啦。正要說你呢,你就站起來,也站沒站相的。這就是今天要說的第一件事了——昨天我看你在陳府行禮的樣子很不合適,要學。”

“好。”

鄭熹道:“第二件你已經知道了,剛才就辦了,我答應的事一定做數。哪怕是做吏,也要寫個戶籍出身,做官還要填三代。婚約你既不要了,之前那個文書也棄了吧,免得以後與沈五還要打擂台。”

祝纓道:“好。”

鄭熹道:“第三,要做事,你還要學些旁的東西,比如大理寺有什麽人之類,這些路上叫金良和陸超他們給你說。先將該知道的、該學的學會了,再來辦事。如果學不會,你也不必來見我了,左右你戶籍也有了,就帶著爹娘回家吧!”

“好。”

“我已下令不許再提你家的過往,你上京之後也不許提。你不知道什麽朱家,也不知道祝三,從此,只有祝纓。”

有了新的戶籍,戶主是朱神漢,哦,現在是祝大了,祝纓是他的兒子。“祝三”這個身份就可以注銷了,“祝三”都沒有了,由“祝三”而來的一切關系在賬面上也就沒有了。祝纓的過往是幹幹凈凈的,是一個鄉野山民祝大的兒子,是官府搜括人口的時候搜出來的。祝家一家三口,可跟朱家村的外來戶神棍沒半點關系。

鄭熹要一個有用的人來為他做事,可不想事情進行到一半兒做事的人被人翻出舊賬拍翻了,那可耽誤事兒了。

祝纓道:“是。”

“好了,回去準備吧。”鄭熹告訴了祝纓出發的時間,讓她全家在城外等候。自從定了名字之後,鄭熹就沒再跟祝纓提祝大和張仙姑了,他看得出來這家父母當不了孩子的家。

…………——

祝纓長出一口氣,又回了自己的住處,祝大正在門口曬太陽,張仙姑也坐在門口納鞋底。見到她回來,都問:“怎麽樣?”

祝纓低聲將戶籍的事兒說了,張仙姑念了一聲佛:“這下可好了!”又覺得鄭熹這個人是真不錯,連這個都辦好了,這樣就不用擔心跟花姐的婚姻,怕女兒露餡了。至於接下來怎麽辦,她依舊沒有計劃,只能是走一步看一走了。

祝大聽說自己也有戶籍、改了名,問道:“稅……”

祝纓道:“都安排好了。爹只管跟著上京,旁的什麽都別做,也別亂說。更不要說咱們從哪裏來的,這裏頭牽扯有點大。再翻出舊賬關回去,又得受罪。”

祝大忙說:“我又不傻!就這樣吧!”如果不要交稅不要交租也不用服役,那有沒有戶籍有什麽關系?

張仙姑瞅了一眼隔壁,道:“大娘子還沒回來呢。”

祝纓道:“不會有事的。”於妙妙是個明白人,不至於激怒沈瑛。沈瑛和陳萌看著有心眼兒,倒也還講究個吃相。中間還有一個花姐,兩邊都還看她一兩分面子。

果然,說不一會兒話於妙妙就回來了,她的臉上有一種奇異的平靜。祝纓迎了上去:“幹娘。怎樣?”

於妙妙道:“都來吧,都到我那屋裏說話。”

於妙妙的屋子裏,她坐主坐,一左一右是祝纓和花姐,張仙姑坐對面,祝大扶著杖站著。

於妙妙道:“我就不跟你們上京了。”

花姐驚呼:“娘?”

祝纓望著於妙妙,於妙妙點點頭:“我與那位大人聊過了,我也想好了,我上京又能怎麽樣?朱家的事兒,他們交給黃先生辦了,黃先生你們總能信得過的吧?只要老家的事兒平了,我在老家不是更安逸?到了京城,你們一個是回家、一個是安家,唯有我,寄人籬下,那樣的日子我可不過。”

張仙姑想了一下,道:“是哩,在家依舊是大娘子,你是有根的人,不像我們。”

花姐低低地啜泣,覺得是自己不好,說:“那我不去了,我陪著娘,不能叫娘孤身一人在這裏。”

於妙妙道:“你親娘可也孤身一人在京裏呢,你的哥哥姐姐都死啦,你親爹早就過世啦,不得回去上炷香、磕個頭、認祖歸宗嗎?我在這裏也不用擔心,姓朱的還沒死絕,再挑個老實孩子過繼就是了,還是同宗呢。以往是我要的他們不給,現在由不得他們了!挑個才生下來的抱過來,養熟了是一樣的。”

祝大道:“到底是大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