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尾聲:東宮之爭(十四)(第2/3頁)

“陛下,太子殿下固然有行為不妥之處,但是,東宮儲本,首在長幼有序,太子殿下為宣宗章皇帝長孫,此其一也,陛下春秋正盛,太子殿下或有小疾,卻已在好轉當中,何況,朝中尚有群臣輔弼,故臣以為,儲君不可輕動,太子不可擅易,還望陛下三思。”

這番話說完,在場不少大臣的眼中,都不由露出一絲遺憾之色。

他們沒有想到,俞士悅最終還是選擇了站在東宮這艘搖搖欲墜的破船上,不過,也只是短短片刻,他們就重新打起了精神。

因為相對於俞士悅的態度,天子的態度顯然才是最重要的,至少剛剛的那句話,已經顯示出,天子有所傾向了,有這一點在,俞士悅到底站在那邊,其實無關緊要。

不過,就當底下的這些大臣摩拳擦掌,打算大顯身手,爭相要搏一個扶立之功的時候,天子卻並沒有將目光從俞士悅身上移開,而是若有所思的道。

“朕此前曾聽聞,朝中有‘太子黨’一詞,謂東宮諸臣不謀國事,而謀東宮之利,互成朋黨,俞刑部,可有此事?”

???

話音落下,殿中頓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當中。

短暫的愣神之後,那些原本打算自己站出來沖鋒陷陣的大臣心中不由一陣狂喜。

要知道,朝堂上下皆知,天子最忌朋黨之患,自登基以來,無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下裏,都曾無數次告誡朝中大臣,萬事當以社稷家國為重,切切不可結成朋黨,相互勾連。

但是如今,天子明晃晃的叫出太子黨這三個字,可見他老人家並不單單是有所動搖,而是大有概率,已經下了決心。

然而,面臨著這樣的指責,俞士悅的臉色雖然有些沉重,卻並沒有憂懼之意,而是上前跪倒在地,道。

“陛下明鑒,臣受命輔弼太子,此乃職責也,東宮上下皆同此心,所謂太子黨,不過是外間謠傳而已,臣等扶保太子,是為陛下盡忠職守爾,至於結黨二字,實乃子虛烏有。”

“說臣不謀國事,而謀東宮之利,乃無稽之談也,太子乃國之儲君,朝中諸事,既與太子相關,便是國事,臣輔弼東宮,自是竭盡全力,但是,臣自問行事無愧於心。”

“縱有為東宮謀事之時,亦是因朝中有小人構陷太子,不得已而反擊,即便如此,臣所行之事,從無違背大明律法,更未罔顧朝廷社稷,妄起黨爭……”

說著話,俞士悅直起身子,摘掉頭上的烏紗,恭敬的放在身前,磕了個頭,道。

“陛下如若不信,臣願下詔獄,等待法司查證,以明清白!”

啊這……

朝堂之上,頓時掀起了一陣低低的議論聲,誰也沒有想到,天子都已經暗示到了如此的地步,俞士悅還是佯裝不知,寧願自己下詔獄,也不願背棄東宮,一時之間,在場的眾大臣,不論立場如何,心中都不由有些復雜。

禮官再次鳴鞭,群臣這才安靜下來,隨後,他們便擡頭看向了天子,俞士悅畢竟是刑部尚書,七卿重臣,雖然說,他到現在仍在力保東宮的行為,顯然是違逆了聖意,但是,天子是否會因此而動怒,真的將他鎖拿下獄,誰也沒有把握……

然而,就在眾臣都在等待結果的時候,天子卻又突然拋下了跪在地上的俞士悅,轉向了一旁低頭不語的太子,問道。

“太子,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不得不說,皇帝的心思,是越來越難以把握了。

要知道,現在商議的就是廢黜太子的事,這種話題,拿來問太子本人,讓對方該怎麽答?

這種場合下,如果答不願,那就是戀棧權位,如果答願意,又未免像是群臣逼迫,欺淩太子而出的結果。

最好的回答,不外乎就是自己德薄,日後會多加進益,然後將話頭重新拋回來而已,能有什麽用……

當然,皇帝既然發問,自然有其用意,群臣也只得緊張的看向太子,但是,如果有人注意到這個時候底下的一幹重臣的話,就會發現,他們的眼中皆沒有一絲緊張之色,反而隱隱帶著一絲嘆息。

於是,眾目睽睽當中,太子來到殿前,躬身為禮,道。

“回陛下,東宮儲位如何,非侄臣可以妄議,但是,方才胡尚書所言選秀之事,侄臣卻想向陛下求一個恩典。”

呃……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越發覺得腦子糊塗了。

這事情的發展,太不按常理來了,先是陛下,再是俞士悅,現在就連太子也這樣,這明明商議的是東宮儲位,突然提什麽選秀?

底下大臣們一頭霧水,但是,最前端的王文,俞士悅等一幹重臣,聽聞此言,卻並沒有什麽意外的神色,更仿佛是在意料之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