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一錘定音(第3/3頁)

這種規則運行多年,早已經成了各方勢力默許乃至暗中助力的行為,如果說,這種情況之下直接開海,那麽,依靠朝廷的政策,這些倭寇和走私商人搖身一變,就會變成正大光明的商人,最多就是減少劫掠,但是,各方分潤的局面,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且,外來的商賈想要進入到這套規則當中,也會變得無比艱難。

到了最後,結果就是,朝廷花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連朱祁鈺這個皇帝,都頂著祖制的壓力,打開了海貿,結果得到的好處,卻被這些人一層層的盤剝,最後所剩無幾。

這種狀況,顯然不是朱祁鈺想要的,也不是他能夠接受的。

所以,如果要開海,那麽首先就要打破這套已經幾近固化的規則,無論是倭寇,走私商人,還是士紳,地方官員,要一次性連根拔起,收拾的幹幹凈凈。

所謂破而後立,有隆慶開關的經驗,朱祁鈺很清楚,開海能夠為大明帶來多少好處,因此,對於很多大臣,乃至是朱祁鎮所擔憂的開海難度的問題,在朱祁鈺這裏,從來都不是問題。

阻力大,無非意味著,要付出的代價更大而已,大多數人會在各種大政上搖擺不定的最大原因,其實是他們無法確定,自己的選擇到底正確與否。

可這一點對朱祁鈺來說不成立,正因於此,無論代價再大,朱祁鈺都會推動開海,還是那句話,在大明朝,還真沒有皇帝下了決心,卻無論如何也辦不成的事情的,區別只在於,所付出的代價值不值得而已。

因此,派大軍剿滅倭寇,將地方仕紳和涉及倭寇的官員連根拔起,雖然會引起福建官場乃至整個福建很長一段時間的不穩定,可對於朱祁鈺來說,仍然是值得的。

開海的提議,在朝堂上有再大的阻力,對於朱祁鈺來說,也不過是費些心思克服而已,結果不會有什麽改變,所以,他真正關注的,其實一開始,就是開海之後該怎麽辦。

前世的隆慶開關,雖然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但是在朱祁鈺看來,還是有些保守了,原因就在於,有很多原本應該歸於國家的利益,都被當地的仕紳,商賈乃至是官員通過各種方式攫取了,所以這一次,他要開海,自然要想辦法,將這些隱患提前給規避掉,畢竟,他要做的,不僅僅是復制隆慶開海這麽簡單而已……